[发明专利]基于STM32和FPGA的逆向雷达信号处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4564.3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1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梁璟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纳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02 | 分类号: | G01S7/02;G06F3/05;G06F15/163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廖元宝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stm32 fpga 逆向 雷达 信号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TM32和FPGA的逆向雷达信号处理系统及方法,其系统包括STM32芯片和FPGA芯片;所述STM32芯片内置ARM模块和一组以上的ADC模块,所述FPGA芯片与STM32芯片之间直接通过FSMC接口连接;所述ADC模块用于将雷达中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并发送至FPGA芯片,所述FPGA芯片用于将数字信号预处理后得到目标点,并通过FSMC接口直接发送至STM32芯片的ARM模块,所述ARM模块用于对目标点进行处理得到目标轨迹点。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体积小、功耗低、性价比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雷达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STM32和FPGA的逆向雷达信号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雷达前端高频射频发射与接收芯片集成化,从使用分立器件与高频结构走向了芯片集成,雷达的使用不再局限于特殊行业与应用,如今交通测速、测车流量雷达;车载BSD、AEB雷达、安防监控等雷达随处可见。雷达走向批量工业应用和民用,未来的车路协同、车辆盲点检测与AEB、L1~L5等级的自动驾驶,都需要大量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的感知引入,市场规模空间巨大。很显然,传统采用大平台式的信号处理计算平台无法用于前端的感知产品,低成本、低功耗和低体积是必要因素,如何在满足算法计算资源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减少功耗与体积是各雷达企业一直在努力研究攻关的方向。
目前雷达中普遍采用ARM、FPGA、DSP作为信号处理平台,平台基本分三种,分别为:集成ADC的ARM;ADC+FPGA+DSP;ADC+FPGA+ARM。第一种一般针对非常简单的雷达应用,比如测高;后两种一般用于交通与安防,交通与安防需要探测的目标距离远、目标数多、环境中有各种树木、电磁强反射广告牌,需要较复杂的系统方案与算法支持,产品才能有效的工作,后两种是目前最主流的信号处理平台,但多通道、高位数的ADC成本一般比较高,FPGA与DSP目前基本都是采用国外的芯片,总体硬件成本、功耗与体积都有待急需平衡解决。
图1为目前雷达信号处理方法对应的流程图,雷达中频信号经过模拟运放、滤波处理后进入雷达信号处理流程模块,信号处理不管是采用ADC+FPGA+DSP/ARM还其他,都是为了实现这个信号处理流程及与外界进行通信交互。具体地,目前雷达信号处理系统采用外置的多通道ADC芯片采集雷达中频信号经过运放、滤波处理后得到模拟信号,再将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转换后的数据通过LVDS、并口、SPI等接口传给计算中心,能方便接收这些接口信号的一般采用FPGA,FPGA一方面作为ADC数据的接收模块,一方面也是雷达信号预处理的一个重要模块,预处理主要包括一维、二维、三维的FFT;MIMO;波束合成,FPGA对雷达信号进行预处理后交给适合做目标聚类、跟踪的DSP或ARM,DSP与ARM也有两个主要功能:跟踪、滤波、轨迹输出算法的实现;对外以太网、485接口的联通。
具体地,现有的雷达信号处理流程为雷达中频信号经过运放、滤波处理后的模拟信号输入进ADC,这时一般有两种方式:①采用带多通道、高速ADC的ARM做为处理器,常用的有ST公司的STM32,NXP公司的MPC5775或S32R274;②用ADI或TI的独立ADC采集,独立ADC优先选择多通道的同步采样ADC,ADC通过FPGA控制采集,数据也由FPGA进行读取,FPGA读取后的数据经过FFT、波束合成后给DSP或ARM进行聚类、跟踪等算法。
采用方式①的雷达由于是单一的ARM,ARM 执行程序是线性的,CPU得先启动ADC的采集,将数据通过DMA存放在片内的RAM中,一帧数据采集完后进行一维、二维的FFT信号预处理计算,预处理后进行聚类与跟踪,这一系列的流程都需要CPU去一步步执行,所以一般雷达的调制波形为一个chip,然后延时一段时间给CPU做这帧的算法,波形也是一般采用简单的三角波为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纳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纳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45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