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自动血培养仪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1491.2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2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盛医学诊断试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M1/38;C12M1/36;C12M1/34;C12M1/24 |
代理公司: | 济南市新图新夏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30 | 代理人: | 陈体芝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培养 | ||
本发明涉及自动血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血培养仪,解决了现有自动化血培养仪在存取瓶时会导致成排培养仪停下,同时存取过程中需要对培养瓶所在位置进行传感器定位,成本较高的缺点,包括至少一个可独立进行培养的全自动血培养模块,该全自动血培仪自动化程度高,利用一台滚动电机即可驱动若干培养瓶进行自转,达到摇匀的操作,同时在对其中一个培养瓶进行存取的过程中,不会影响到其他培养瓶的摇匀操作,实用性强,同时由于本装置中培养瓶的摇匀方式是中心旋转实现摇匀操作,且培养架内每个培养瓶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因而通过PLC编程实现对存取机械臂模块的定位时无需通过传感器进行定位,大大节约了设备成本,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血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血培养仪。
背景技术
健康的人体血液中是没有细菌的,一旦血液感染了细菌,就可能出现各种不适,出现菌血症、败血症和脓毒症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为确诊血液中是否感染细菌,就要进行血培养检测。临床数据显示,菌血症、败血症的死亡率高达30-50%,而每100名住院患者中就有10人要进行这项检测。
对于严重的脓毒症患者而言,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对于改善治疗效果影响巨大。开始治疗的时间延误的越久,患者存活的机会将大大下降,如果患者在诊断的第一个小时内就接受抗生素治疗,其生存机会接近80%,此后每隔一个小时下降7.6%。然而如果患者一开始接受了不不当的抗生素治疗,其生存机会可能会下降五倍。第一时间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针对病原体鉴定结果,合理调整抗生素的使用。因此,快速、可靠的诊断将帮助临床医生作出临床决策,以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中国发明号:CN201910471599.X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血培养仪,包括至少一个可独立进行培养的全自动血培养模块;所述全自动血培养模块包括箱体、培养瓶暂存模块、推瓶模块、转瓶模块、XYZ三轴机械臂、培养检测模块、阳性瓶输出区、阴性瓶抽屉以及培养瓶。本发明实现了全自动血培养功能,节省了时间并使工作流程标准化,避免人为失误,同时可第一时间将阳性结果输出,让患者及时得到相应的救治。本发明结构简单,能降低出现故障的概率。本发明具有较强的扩展性,只需要一台有控制系统的主机,就可以通过将多个全自动血培养模块简单连接进行扩展,从而能适应更大规模的培养需求。
尽管该血培养仪器解决了存取瓶操作时,无需将较大区域内的培养瓶摇匀操作停下来,但是仍然会使成排的培养仪停下,同时由于该装置培养仪器摇匀过程是通过电机驱动进行的偏心摆动,这导致在存取瓶操作时,需要通过传感器定位,这就导致了每个培养瓶需要对应安装一个传感器,无法较好的控制设备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自动化血培养仪在存取瓶时会导致成排培养仪停下,同时存取过程中需要对培养瓶所在位置进行传感器定位,成本较高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全自动血培养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血培养仪,包括
至少一个可独立进行培养的全自动血培养模块;
安装在全自动血培养模块顶部用于为全自动血培养模块提供温度的恒温模块;
所述全自动血培养模块包括培养箱体,所述培养箱体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培养架、存取机械臂模块、控制模块以及存放在培养架上的培养瓶;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存取机械臂模块对培养架内的所述培养瓶进行存取及控制培养架对培养瓶的摇匀操作。
优选的,所述培养箱体的一侧设置有装配口,培养箱体位于装配口的下方设置有置物口,所述置物口的端部安装有延伸至培养箱体外部的取物口。
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设置于培养箱体的装配口上方的控制箱以及设置于培养箱体顶部外侧的触控面板;
所述控制箱的内部包括有型号为S4-400的PLC和电源,其通过PLC与恒温模块、触控面板、培养架以及存取机械臂模块电连接,实现自动化控制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盛医学诊断试剂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盛医学诊断试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14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