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香蕉枯萎菌4号生理小种DCL基因缺失突变体及其小RNA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62380.6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65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彭军;曾凡云;张欣;漆艳香;谢培兰;谢艺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04;C12N15/113;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陈欢 |
地址: | 571101 ***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蕉 枯萎 生理 dcl 基因 缺失 突变体 及其 rna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蕉枯萎菌4号生理小种DCL基因缺失突变体及其小RNA。采用同源置换的原理,构建了香蕉枯萎菌Δdcl1、Δdcl2和Δdcl1/2基因缺失突变体,并进行了非生物胁迫测试和致病力分析,结果显示经过荧光增白剂CFW处理后,Δdcl1、Δdcl2、Δdcl1/2突变体更加敏感,生长受到抑制,MgCl2处理后,Δdcl1突变体、Δdcl2突变体和Δdcl1/2突变体的生长均受到抑制。Δdcl1突变体致病力增强,Δdcl2突变体和Δdcl1/2突变体致病力减弱;此外,结合小RNA深度测序获得各突变体小RNA,为进一步解析香蕉枯萎病的致病机制,开发RNA来源的防控措施等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香蕉枯萎菌4号生理小种DCL基因缺失突变体及其小RNA,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小RNA,包括miRNA和siRNA,是一类21-24nt长度的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剪切靶标mRNA或转录抑制的方式导致序列特异性的转录后基因沉默调控,均由类似RNase III的核酸内切酶Dicer(或Dicer类似蛋白)加工产生。Dicer(DCL)作为一种特异性核糖核酸内切酶参与了小RNA生物合成途径,Dicer的作用机制分两步:第一步,Dicer与dsRNA结合形成酶-dsRNA复合体,在ATP的作用下将dsRNA解螺旋并将其切割产生5'端磷酸基、3'端羟基且含有2nt核苷酸突出的21-24nt小片段siRNAs;第二步,小片段的siRNA与含有PAZ功能域的Argonaute(AGO)蛋白结合形成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NA 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该复合体具有序列特异性的核酸内切酶活性,能够特异性的降解与siRNA同源的靶标mRNA。
真菌也能编码与植物的miRNA类似的miRNA,命名为microRNA类似小RNAs(microRNA-like RNAs,milRNAs)。milRNAs的生物合成途径与植物和动物的miRNA生物途径有很大的差异,粗糙脉孢菌(N.crassa)中发现的milRNAs长度一般是19-25nt,具有发夹卡结构,形成的milRNAs具有5'末端U的偏好性,能够特异与Argonaute(AGO)蛋白结合发挥功能。粗糙脉孢菌中有四条不同的milRNAs生物形成途径,这些milRNAs通过Dicers、QDE-2、核酸外切酶活性的QIP效应蛋白以及具有RNaseⅢ功能域的线粒体核糖体大亚基MRPL3蛋白(mitochondrial ribosomal protein large subunit,MRPL3)的不同组合而产生,其中包括一条不依赖Dicer的milRNA产生途径(disiRNAs)(Lee et al.,2010)。虽然四种途径中从基因间隔区转录的RNA前体序列长度各异,但都与大多数的植物和动物的miRNA依赖RNAPolymerase II转录不同,粗糙脉孢菌的milRNA主要依赖Pol III转录的(Yang et al.,2013)。milR-1是粗糙脉孢菌中丰度最高的miRNA-like RNAs,Xue et al.(2012)以milR-1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依赖AGO的milR-1离体生物形成的生物化学研究框架,研究表明milR-1的加工成熟过程可以分为5个步骤,需要QDE-2、Dicer、QIP以及RNA外来复合体(exosome)的共同参与(Xue et al.,20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23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