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8421编码可控流量高压气体压力精确控制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7311.5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8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咸宝金;任大呈;张江桥;孙海涛;杜光宇;王萍;王慧龙;闫磊;姜祝;焦鑫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5D16/20 | 分类号: | G05D16/2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吕岩甲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频电磁阀 节流孔板 高压连接 控制结构 流量高压 气体压力 高压输 可控 出口压力传感器 入口压力传感器 高压气体流量 气源入口 压力计量 压力控制 控制器 超调量 入口处 并联 气源 响应 出口 | ||
1.一种8421编码可控流量高压气体压力精确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源入口(1)、入口压力传感器(2)、高压连接管路(3)、出口压力传感器(4)、高压输出口(5)、4#节流孔板(6)、4#高频电磁阀(7)、3#节流孔板(8)、3#高频电磁阀(9)、2#节流孔板(10)、2#高频电磁阀(11)、1#节流孔板(12)、1#高频电磁阀(13)和控制器(14);高压连接管路(3)的两端分别为气源入口(1)和高压输出口(5),气源入口(1)处设置有入口压力传感器(2),高压输出口(5)处设置有出口压力传感器(4),高压连接管路(3)上设置有4#高频电磁阀(7)和4#节流孔板(6),另外还设置有三组高频电磁阀和节流孔板与4#高频电磁阀(7)和4#节流孔板(6)并联,分别为3#高频电磁阀(9)和3#节流孔板(8)、2#高频电磁阀(11)和2#节流孔板(10)、1#高频电磁阀(13)和1#节流孔板(12),控制器(14)通过控制4#高频电磁阀(7)、3#高频电磁阀(9)、2#高频电磁阀(11)和1#高频电磁阀(13)来调节流量和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8421编码可控流量高压气体压力精确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进行流量调节时,将介质气源与气源入口(1)连接,将试验产品与高压输出口(5)连接,启动控制器(14),并设定调节目标标况流量,控制器(14)根据4#节流孔板(6)、3#节流孔板(8)、2#节流孔板(10)和1#节流孔板(12)的节流面积及气源入口压力计算控制编码,发送4#高频电磁阀(7)、3#高频电磁阀(9)、2#高频电磁阀(11)和1#高频电磁阀(13)动作指令,调节过程中,控制器(14)根据入口压力传感器(2)及出口压力传感器(4)的变化实时调整控制编码,实现高压气体流量稳定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8421编码可控流量高压气体压力精确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进行压力调节时,将介质气源与气源入口(1)连接,将试验产品与高压输出口(5)连接,启动控制器(14),并设定调节目标压力,开始调压时,控制器(14)根据调节目标压力、入口压力传感器(2)和出口压力传感器(4)的检测值计算控制编码,当出口压力传感器(4)压力为零时,控制编码为0001,此时仅1#高频电磁阀(13)动作,动作时间为高频电磁阀最小响应时间T,在此过程中,气体由高压端流向低压端,即由左侧经1#高频电磁阀(13)和1#节流孔板(12)流向右侧;控制器(14)通过出口压力传感器(4)的变化量和1#高频电磁阀(13)动作时间T进行编码计算,获得阀组动作编码,并对4#高频电磁阀(7)、3#高频电磁阀(9)、2#高频电磁阀(11)和1#高频电磁阀(13)发送动作指令,直至出口压力传感器(4)检测值达到设定调节目标压力,实现高压气体快速响应,无超调量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8421编码可控流量高压气体压力精确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14)控制阀组动作具体如下:第一步,1#高频电磁阀(13)以高频电磁阀最小响应时间T动作一次,此时数字编码为0001,控制器(14)根据高压输出口(5)压力变化进行数字编码计算,获取第二步阀组动作编码;第二步,根据上一步计算获取的阀组动作编码,操作相应高频电磁阀动作,一个扫描周期后,控制器(14)根据高压输出口(5)压力变化进行数字编码计算,获取第三步阀组动作编码;第N步,根据第(N-1)步计算获取的阀组动作编码,操作相应高频电磁阀动作,一个扫描周期后,控制器(14)根据高压输出口(5)压力变化进行数字编码计算,获取第(N+1)步阀组动作编码;重复以上过程,直至高压输出口(5)压力值达到调节目标压力要求,此时数字编码应为0000,调压过程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731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