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联池塘养成刺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6031.4 | 申请日: | 2013-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2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林;胡炜;赵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杨秉利 |
地址: | 26600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联 池塘 养成 刺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水养殖技术,具体来说是一种三联池塘养成刺参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刺参养殖产业中,池塘养殖属主导养殖方式之一,但从业者普遍存在着刺参池塘养殖对环境要求不高、适应力强以及易于养殖等片面或错误观念,多以在池塘中一次性投放2000-5000头/公斤的小规格参苗或与其他较大规格的参苗混合养殖,经2-3年部分参苗长至商品规格后才开始陆续收获。由于池塘清淤消毒至少需要15-25天,不仅影响到池中剩余小规格参苗的生长,同时工序复杂、劳动强度较大、成本也随之增加,加之养殖业户重视程度低,往往在捕大留小收获后继续补充苗种从事养殖。连续、长期的高密度不间断养殖,致使养殖池塘底质污染严重,池塘老化程度加重,致使池底堆积厚达几厘米或十几厘米的刺参粪便,尤其是池底的低温藻类,经过冬、夏两季腐烂变质后,滋生大量的细菌、霉菌、寄生虫等多种病菌,极易造成刺参养殖病害的大面积爆发,导致减产甚至绝产。
如何突破传统的捕大留小、高密度、不间断的养殖方法,使养殖池塘底质环境在基本不影响生产、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得到及时、有效的清理和修复,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当前刺参池塘养殖中由于池塘老化或底质环境恶化导致病害频发的问题。同时,还可大幅加快刺参生长速度,提升养殖效益,保障产品质量,推进刺参池塘养殖的高效、健康、持续发展。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三联池塘养成刺参的方法,解决当前刺参池塘养殖中由于池塘老化或底质环境恶化导致病害频发的问题。同时,还可大幅加快刺参生长速度,提升养殖效益,保障产品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三联池塘养成刺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一个大池塘内隔断成可分别排水清池的3个养殖池塘,3个养殖池塘分为小规格参苗养殖池塘、中规格参苗养殖池塘和大规格参苗养殖池塘,在所述小规格参苗养殖池塘水中设置网箱,并在池底铺设海参养殖网笼 ,所述中规格参苗养殖池塘和大规格参苗养殖池塘只在池底铺设海参养殖网笼 ;在所述小、中、大三种规格的养殖池塘内进行刺参养殖;
具体养殖方法为:
(1)池塘选择
养殖池塘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海区底质为岩礁底、硬泥沙底或泥底,养殖池塘为长方形,养殖池塘进水口周围设孔径1cm~2cm的铁丝网,增设40目~50目的筛网过滤敌害生物;
(2)网箱、参礁及设置方式
小规格参苗养殖池塘中的网箱用于幼苗培育,网箱规格为长3.5m~4m、宽1.5m~2m、高1.3m~1.6m,随着参苗生长依次更换60目、30目、12目的聚乙烯网,网箱固定于池底,联排设置,行间距为3m~4m,网箱箱口高出水面10-20cm,网箱面积占小规格参苗养殖池塘总水面面积的25%~35%,在网箱内投放聚乙烯网片或遮阳网片作为附着基,池底铺海参养殖网笼,拉伸后用绳索固定于池底,呈纵向或横向铺设,行间距为3m~5m。
(3)参苗投放
小规格参苗养殖池塘水中的网箱内投放2000—5000头/公斤的参苗,投放密度为1000—2500头/立方米;池底投放500—1000头/公斤的参苗,投放密度为50—100头/平方米;中规格参苗养殖池塘投放100—200头/公斤的参苗,投放密度为10—20头/平方米;大规格参苗养殖池塘投放40头/公斤以内的参苗,投放密度为3-5头/平方米。
(4)养殖方案
随着参苗的生长,依次按投放参苗规格要求分别在小、中、大三种规格的养殖池塘中逐级接力式养成,每换一池,原池即可清塘、消毒并从上一级养殖池塘中再次补充苗种。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上述步骤(4)中,小、中、大三种规格的养殖池塘面积比例为2:5:8~10,并保证每一级养成均能为下一级提供充足的参苗。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改进:上述步骤(1)中,所述池底淤泥厚度不超过10cm,池深≥2.0m,有效蓄水水深≥1.5m。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改进:上述步骤(2)中,所述海参养殖网笼在网笼内水平设置至少一块参礁,所述参礁为弯折形或波浪形板状,表面开有用于水流和饵料通过的若干通孔。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和积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未经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60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反渗透启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脱硫塔的烟气导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