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联池塘养成刺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6031.4 | 申请日: | 2013-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2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林;胡炜;赵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杨秉利 |
地址: | 26600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联 池塘 养成 刺参 方法 | ||
1. 一种三联池塘养成刺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一个大池塘内隔断成可分别排水清池的3个养殖池塘,3个养殖池塘分为小规格参苗养殖池塘、中规格参苗养殖池塘和大规格参苗养殖池塘,在所述小规格参苗养殖池塘水中设置网箱,并在池底铺设海参养殖网笼 ,所述中规格参苗养殖池塘和大规格参苗养殖池塘只在池底铺设海参养殖网笼;在所述小、中、大三种规格的养殖池塘内进行刺参养殖;
具体养殖方法为:
(1)池塘选择
养殖池塘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海区底质为岩礁底、硬泥沙底或泥底,养殖池塘为长方形,养殖池塘进水口周围设孔径1cm~2cm的铁丝网,增设40目~50目的筛网过滤敌害生物;
(2)网箱、参礁及设置方式
小规格参苗养殖池塘中的网箱用于幼苗培育,网箱规格为长3.5m~4m、宽1.5m~2m、高1.3m~1.6m,随着参苗生长依次更换60目、30目、12目的聚乙烯网,网箱固定于池底,联排设置,行间距为3m~4m,网箱箱口高出水面10-20cm,网箱面积占小规格参苗养殖池塘总水面面积的25%~35%,在网箱内投放聚乙烯网片或遮阳网片作为附着基,池底铺设海参养殖网笼,拉伸后用绳索固定于池底,呈纵向或横向铺设,行间距为3m~5m;
(3)参苗投放
小规格参苗养殖池塘水中的网箱内投放2000—5000头/公斤的参苗,投放密度为1000—2500头/立方米;池底投放500—1000头/公斤的参苗,投放密度为50—100头/平方米;中规格参苗养殖池塘投放100—200头/公斤的参苗,投放密度为10—20头/平方米;大规格参苗养殖池塘投放40头/公斤以内的参苗,投放密度为3-5头/平方米;
(4)养殖方案
随着参苗的生长,依次按投放参苗规格要求分别在小、中、大三种规格的养殖池塘中逐级接力式养成,每换一池,原池即可清塘、消毒并从上一级养殖池塘中再次补充苗种。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联池塘养成刺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小、中、大三种规格的养殖池塘面积比例为2:5:8~10,并保证每一级养成均能为下一级提供充足的参苗。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联池塘养成刺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池底淤泥厚度不超过10cm,池深≥2.0m,有效蓄水水深≥1.5m。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联池塘养成刺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海参养殖网笼在网笼内水平设置至少一块海参礁,所述海参礁为弯折形或波浪形板状,表面开有用于水流和饵料通过的若干通孔。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联池塘养成刺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海参养殖网笼在网笼内水平设置至少一块海参礁,所述海参礁为弯折形或波浪形板状,表面开有用于水流和饵料通过的若干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未经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603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反渗透启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脱硫塔的烟气导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