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预冷的溶液调湿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5527.5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57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拴强;刘立红;吕学勇;刘凯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拴强 |
主分类号: | F24F3/06 | 分类号: | F24F3/06;F24F12/00;F24F1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2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冷 溶液 空调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溶液式空气处理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带预冷的溶液调湿空调系统,属于调湿空调领域,尤其是溶液式空气处理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溶液调湿空调系统由于在可利用低品位能源、节约能源消耗、保护环境等众多方面的优点,近年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现有的溶液调湿空调系统中,目前技术比较成熟、应用范围比较广的是叉流绝热型溶液调湿空调系统,然而,叉流绝热型溶液调湿空调系统的除湿效率、全热回收效率较低,并且机组结构复杂,造价高,体积庞大,不适用于小空间建筑和住宅等项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湿效率、全热回收效率高,结构紧凑,造价低,体积小,能够用于小型办公楼、酒店式公寓、别墅和普通住宅的带预冷的溶液调湿空调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带预冷的溶液调湿空调系统,包括除湿冷却装置和溶液再生单元,除湿冷却装置内设有直接蒸发盘管,除湿冷却装置的底部具有进风口,除湿冷却装置的顶部具有出风口,除湿冷却装置的出风口通过管路与热湿换热芯体组件的进风口相连,热湿换热芯体组件包括一个以上的热湿换热芯体,每个热湿换热芯体的底部分别具有进风口,每个热湿换热芯体的顶部分别具有出风口,一个热湿换热芯体的进风口和另一个热湿换热芯体的出风口通过风管相互串联连成一个除湿换热通道,每个热湿换热芯体的下方分别设有除湿溶液槽,每个除湿溶液槽的下部分别与除湿溶液管路的进口相连,每个除湿溶液管路的中部分别串联有除湿循环溶液泵和蒸发式板式换热器的外循环通路,每个除湿溶液管路的出口与安装在热湿换热芯体内上部的喷溶液装置相连;
所述溶液再生单元包括一个以上的热湿交换芯体,每个热湿交换芯体的底部分别具有进风口,每个热湿交换芯体的顶部分别具有出风口,一个热湿交换芯体的进风口和另一个热湿交换芯体的出风口通过风管相互串联连成一个再生换热通道,每个热湿交换芯体的下方分别设有再生溶液槽,每个再生溶液槽的下部分别与再生溶液管的进口相连,每个再生溶液管的中部分别串联有再生循环溶液泵和冷凝式板式换热器的外循环通路,每个再生循环溶液泵的出口与安装在热湿交换芯体内上部的喷溶液装置相连;
每个所述蒸发式板式换热器内的制冷剂循环通路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压缩机的入口相连,压缩机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每个所述冷凝式板式换热器的制冷剂循环通路的入口相连,每个所述冷凝式板式换热器的制冷剂循环通路的出口通过管路与膨胀阀的入口相连,膨胀阀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每个所述蒸发式板式换热器的制冷剂循环通路的入口相连;
所述除湿冷却装置内的直接蒸发盘管的进液口通过串联有循环泵的管路与所述膨胀阀的出口端相连,除湿冷却装置内的直接蒸发盘管的出液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端相连;
每个所述除湿溶液槽下部的出口分别通过串联有除湿溶液泵的除湿溶液出口管路与板式换热器的左换热通道的进口相连,该板式换热器的左换热通道的出口通过管路与一个所述再生溶液槽的进口相连;
每个所述再生溶液槽下部的出口分别通过串联有再生溶液泵的再生溶液出口管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右换热通道的进口相连,该板式换热器的右换热通道的出口通过管路与一个所述除湿溶液槽的进口相连;
每个所述再生溶液槽与补水管的出口相连,补水管上串联有截门或补水阀。
本实用新型的带预冷的溶液调湿空调系统,其中所述热湿换热芯体、所述热湿交换芯体、所述除湿溶液槽、所述再生溶液槽的数量同为2个或3个或4个或5个或6个,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膨胀阀的数量为2个或3个或4个或5个或6个。
与现有的溶液除湿机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带预冷的溶液调湿空调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除湿及热回收过程能效比更高。由于除湿、再生热湿交换芯体采用逆流热湿交换形式形式,而逆流热湿交换形式一般要比现有的叉流热湿交换形式热湿交换效率高出30%以上,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带预冷的溶液调湿空调系统除湿效率,要比现有的叉流绝热型溶液调湿空调系统的除湿效率高。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全热回收热湿交换芯体同样采用逆流热湿交换形式,故全热回收效率高于叉流全热回收。综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除湿及热回收过程更加节能。
2、机组运行更加稳定、可靠。由于全热回收热湿交换芯体采用逆流热湿交换形式热交换效率,要比传统叉流热湿交换形式热湿交换效率高出30%以上,通过热湿交换大大降低了新风的能量,故降低了溶液除湿单元的负荷,确保热泵制冷系统的冷凝压力控制在可以稳定运行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拴强,未经刘拴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55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焖虾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营养复合面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