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黄麻链霉菌NF0919菌株代谢产物在防治草莓病害上的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361815.3 申请日: 2012-09-26
公开(公告)号: CN102864173A 公开(公告)日: 2013-01-09
发明(设计)人: 杨敬辉;陈宏州;张文文;庄义庆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P1/04 分类号: C12P1/04;A01N63/02;A01P3/00;C12R1/465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2400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黄麻 霉菌 nf0919 菌株 代谢 产物 防治 草莓 病害 应用
【说明书】: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及用途,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黄麻链霉菌(Streptomyces corchorusii)NF0919菌株代谢产物及其在防治草莓病害上应用,属于生物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植物病原真菌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侵染引发的草莓炭疽病、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侵染引发的草莓灰霉病、尖孢镰刀菌草莓专化型(Fusarum oxysporium Schl.f.sp.fragariae Winks et Willams)侵染引发的草莓枯病和由大丽花轮枝孢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 和 Verticillium dahliae)侵染引发的草莓黄萎病是草莓上主要的真菌病害。草莓病害防治效果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作物产量和种植户的收益。草莓病害的防治当前主要通过化学防治来防控。主要用以下化学药剂防治:嘧菌酯(azoxystrobin)、醚菌酯(kresoxim-methyl)、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烯肟菌酯(enestroburin)、啶酰菌胺(boscalid)、多菌灵(carbendazim)、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和咪鲜胺(prochloraz)等。长期以来,由于多频次、多剂量施用化学药剂,造成炭疽病菌对常用化学药剂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耐)药性,生产上屡屡出现防治失败的事例。 

目前成功用于防治病害的生物农药专用制剂还没有。文献已报道生物防治控制病害的生防菌属(种)主要有(1)木霉菌属真菌(Trichodermaspp.)中的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2)芽孢杆菌属细菌(Bacillus spp.)中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3)假单胞菌属细菌(Pseudomonas spp.)中的荧光假单胞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等。 

因草莓是即采即食的应时鲜果,且无果皮防护,所以对药剂的选择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对草莓病害的生物防治在生产上具有一定迫切需求。本发明提供的可同时兼治草莓各类病害的颉颃细菌黄麻链霉菌NF0919菌株,在现有技术中没有提及和公开。 

发明内容

提供黄麻链霉菌(Streptomyces corchorusii)NF0919菌株发酵液中产物的提取方法,及提取物在防治草莓炭疽病、草莓灰霉病、草莓枯萎病和草莓黄萎病上的应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中提供用的黄麻链霉菌NF0919菌株的菌株特征,见专利ZL 201010236886.1。分类命 名为:黄麻链霉菌(拉丁文学名为Streptomyces corchorusii),已于2010年7月8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单位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 3968。本发明的黄麻链霉菌NF0919菌株发酵液中代谢产物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菌株的活化与一级种子培养液的培养

将保存的NF0919菌株的斜面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活化,30℃培养10 d,挑取1 cm2大小的菌块接种于50 mL一级种子培养液中(250 mL三角瓶装培养液50 mL),置于170 rpm摇床上30℃振荡培养44~48 h,其中所述的50 mL一级种子培养液的成分为:可溶性淀粉3%,葡萄糖2%,酵母粉1%,蛋白胨1%,NaCl 0.5%,K2HPO4  0.2%,可溶性淀粉、葡萄糖、酵母粉、蛋白胨、NaCl 和K2HPO4  含量的单位比例为W/V;

(B)二级种子培养液的培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18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