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履复合式行走平台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67525.5 | 申请日: | 201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0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姬江涛;李玉柱;高吭;丁慧玲;杜蒙蒙;贺智涛;杜新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5/02 | 分类号: | B62D55/02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李宗虎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行走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输机械用的行走平台,尤其是涉及一种轮履复合式行走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复合型行走平台有轮履复合式、轮足复合式、轮履腿复合式。轮履复合式行走平台在平坦的路面上行驶时,采用四轮着地运动模式。该模式具有普通轮式行走平台的运动特性,可以前进、倒退、转弯,并具有摩擦阻力小、能耗低、运动灵活平稳、工作空间小等特点,能实现行走平台在平坦路面上长距离运动要求,保证其快速、高效地进人工作地点。目前常规的轮履复合式行走平台具有以下缺点:其一,轮履直接复合的形式(将两条履带贴于行走轮内侧),虽然增强了其跨越沟壑及松软地面的能力,但并没有提高行走平台的底盘。当有较大障碍物出现在平台正下方时,仍不能有效越障;其二,行走平台高度无法调整,且行走轮和履带的传动系统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轮履复合式行走平台,在行走过程中,可根据路况的不同自行调整,在遇到一般障碍时,可通过调整平台高度后通过,在平台下方遇到较大障碍时再启动履带进行通过,方便且节能,大大提高运输效率。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履复合式行走平台,包括履带轮、履带和机架,该行走平台还设有行走轮、支撑架和双向液压缸,行走轮至少设有三个,并分布在机架的两端,支撑架的一端与行走轮的轮轴连接,另一端与机架以铰链连接,在机架和支撑架之间设有双向液压缸。
所述的双向液压缸,其一端活塞杆与机架铰链连接,另一端活塞杆与支撑架铰链连接。
所述的机架上的履带和履带轮至少设有一组。
所述的机架的断面形状为梯形,呈上宽下窄设置,履带轮和履带设置在机架窄边的端面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装置在四个轮的平台基础上,将履带装在平台的腹部,辅助平台越障。同时将行走轮的高度设计为高度可调式,调整高度可以通过液压缸来实现。通过调整行走轮的高度可以让履带部分着地或者离地。当在平坦道路上行驶时,可以降低行走轮的高度使履带部分离地,这样可以实现该行走平台的快速行走。当路况不好时可以提高行走轮的高度使履带部分着地,这时行走轮可以离地也可着地。
该行走平台可以用于水田作业机械,在水田中行走时主要靠履带向前行驶。在路况较好的路面上主要靠行走轮向前行驶,这样可以提高作业机械的运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行走轮,2、双向液压缸,3、履带轮,4、履带,5、机架,6、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轮履复合式行走平台,主要由履带轮3、履带4、机架5、行走轮1、支撑架6和双向液压缸2组成,所述的机架5的断面形状可以为任意规则形状,例如长方形等,优先采为梯形,并呈上宽下窄设置,履带轮3和履带4设置在机架5窄边的端面上,即为履带轮3和履带4设置在机架5的腹部位置,位于履带4前进方向的两侧在机架上设置有行走轮,所述的行走轮1至少设有三个,并分布在机架5的两端,支撑架6的一端与行走轮1的轮轴连接,另一端与机架5铰链连接,在机架5和支撑架6之间设有双向液压缸2。所述的双向液压缸2,其一端活塞杆与机架5的侧边铰链连接,另一端活塞杆与支撑架6铰链连接,采用双向液压缸调整行走轮的高度,这样可以路况的不同实时调整行走轮和履带着地,提高作业机械的运输效率。
所述的机架5上的履带4和履带轮3至少设有一组,根据设置组数和位置的不同可组成以下几种形式:单履带中置式、单履带偏置式、双履带式、三履带式等等,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75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