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银耳直流换向烘干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1017.6 | 申请日: | 201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8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王传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N12/08 | 分类号: | A23N12/0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银耳 直流 换向 烘干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银耳直流换向烘干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福建省盛产银耳,特别是福建省古田县是驰名中外的“中国食用菌之乡”,其中银耳产销量均居世界第一。但现有古田占主流的食用菌作坊式银耳干燥方法,整朵干燥至含水率低于12%,干燥周期在8小时以上,干燥效率较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能耗较高;且手工操作强度大,为干燥均匀,使用人工翻堆作业,造成成品破损与污染,所以亟待升级改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银耳直流换向烘干方法,该烘干方法可以大幅度缩短银耳干燥周期,减少大量能耗与碳排量,以及减少人工费用与人工接触损耗。
本发明一种银耳直流换向烘干方法,其特征在于:用80-85摄氏度,风速8-15m/s的热风,首先从新鲜银耳底侧往其上面吹该热风,持续时间100-120分钟,以实现银耳朵型定型完美;然后从新鲜银耳侧边吹该热风,持续时间2.5-3.5小时,以实现芯部烘干;最后从新鲜银耳上面往其底部吹该热风,持续时间10-30分钟,以实现均匀烘干。
上述朵型定型区间的持续时间100分钟,芯部烘干区间持续时间3小时,均匀烘干区间持续时间20分钟。
本发明烘干方法可以大幅度缩短银耳干燥周期,减少大量能耗与碳排量,以及减少人工费用与人工接触损耗。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银耳直流换向烘干装置,该装置机械化水平较高,结构简单优化,运行安全稳定,操作维修简便,有利于提高生产产能与产品品质。
本发明银耳直流换向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进、出口的烘干箱体,所述烘干箱体设有主烘干道和辅助供热风道,所述主烘干道内纵向设置有依次排列的小车,所述小车放置有若干层承放新鲜银耳的筛盘,所述小车以间歇推入烘干箱体的方式以使前排小车沿主烘干道从烘干箱体进口依次往出口行进。
上述小车以每7-9分钟一辆的速度依次间歇推入烘干箱体。
上述烘干箱体从进口往出口依次分为朵型定型区、芯部烘干区和均匀烘干区。
上述朵型定型区可容纳12-16节小车,芯部烘干区可容纳22-26节小车,均匀烘干区可容纳2-3节小车
上述朵型定型区的热风自下而上吹风,所述芯部烘干区的热风为水平横向吹风,所述均匀烘干区的热风自上而下吹风。
上述主烘干道的轨道呈3-5度的倾斜。
上述烘干箱体上侧设有锥形罩体和排湿抽风机,排湿抽风机的出口与热气回收装置相连,热气回收装置回收热气后打回辅助供热风道。
温湿度控器系统的输入端分别与设置烘干箱体内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相连接,温湿度控器系统的输出端分别与程序控制系统相连接。
该装置提高了机械化水平,减少人工翻堆操作工序,具有运行安全稳定、结构简单优化,操作维修简便,有效缩短干燥时间,降低能耗与人工费用,较大提高了产能与产品质量。
本发明专利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将银耳浸泡、沥干、装入筛盘,承放入小车,将一辆辆小车间歇地推入烘干箱体的进口,小车依次通过朵型定型区、芯部烘干区、均匀烘干区三个阶段。干燥过程通过控温、热气保温、热风直流或对流除湿,小车运行40米至烘干箱体后端出口推出,使银耳含水率达到12%,即完成一干燥周期。银耳即进入下一工序的加工(检验、分等、包装)。同时进口处又推入一车新鲜银耳,周而复始。
本发明专利的显著优点:
1、本发明与传统土窑干燥和采用锅炉蒸汽的机械干燥炉相比:以干燥同样批量的银耳计,干燥周期从6-8小时缩短为5小时左右,节约大量电能耗,提高产能减少碳排量,同时针对银耳干燥各阶段特点设计热风系统,可有效提高产品干燥质量。
2、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费用与人工接触损耗,易实现无毒无菌化生产,推进清洁生产工艺实施。
3、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优化,运行安全稳定,操作维修简便,可有效提高食用菌的烘干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专利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专利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小车的构造示意图;
图4为喷箱的断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10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