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型交通枢纽的出租车上客站立体智能交通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47768.3 | 申请日: | 201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7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平;杨天扬;张玲芳;于会群;刘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力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G1/00 | 分类号: | G08G1/00;G08G1/08;G08G1/123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交通枢纽 出租 车上 客站 立体 智能 交通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科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型交通枢纽的出租车上客站立体智能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在大型城市的有大量客流的重大交通枢纽,如飞机场、火车站等地,都常见出租车候车站排起了长长的客流队伍和车流队伍的现象。显然,这时的出租车上客出行流量值已经达到已有设施和管理运行技术的设计上限。无论是旅客还是出租车司机,长时间的等待之苦都使他们的提高效率、加快改革和优化管理的呼声不断加强。为此,很有必要展开“大型交通枢纽出租车上客站交通系统”的专项研究。特别是希望能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现代大型城市的高品质出行需求。
从国内公开发表的技术文献检索情况看,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并不多,在理论方法上也没有公认的有效方法提出。已查有三个相关的发明专利:200810088251.4“出租车候车站及其应用”;200910051765.7“一种出租车排队区设置的控制方法”;200910050129.2“公交车和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一体化设置的控制方法”。专利200810088251.42008提出的是出租车散客候车站的客人和电招司机的信息交流方法。专利200910051765.7提出类似排序号的方案来省去出租车开开停停的串行排队行进的大部分不节能过程;专利200910050129.2提出布局紧凑的公交车和出租车停靠站一体化设计但不适于大型交通枢纽。已查到的数篇技术论文和本课题的关联性都不密切,如,有论及机场空中交通的,有论及成批服务系统数学模型的。
大型交通枢纽出租车上客站交通系统的专项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在客源和车源都丰富的条件下如何提高上客出行车流量(或上客出行效率);在客源丰富但车源匮乏,或者反过来,车源丰富但客源匮乏时所设计的交通系统如何适应客源和车源的大范围变化;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交通设施实现最高的上客出行效率。所要解的问题可能涉及交通枢纽设计、建设和管理等多个方面。然而,目前在我国的已运行的大多数大型交通枢纽在出租车上客站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上都有些欠考虑,以致于跟不上社会快速发展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现在的交通枢纽在出租车上客站交通管理上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大型交通枢纽的出租车上客站立体智能交通系统,采用立体交通构架设计,解决日益拥挤的交通。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型交通枢纽的出租车上客站立体智能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客流和车流分成立体多出行口形式,客流和车流分别采用分流型交通模式,并且客流和车流出口分别设置自动检测和控制装置。
所述客流车流采用分流型交通模式具体可为并行分流型模式,客流是通过人行天桥走向位于地面层的候车站台;车流是通过设在地面层出租车排队通道分流到各进站车道,再靠上候车站台;人行天桥和进站车道立体交叉,每个候车站台具有多个同时上车车位,在通向各候车站台的人行天桥出口,设置自动检测装置,在出租车的各候车站台进口设置自动控制装置。
所述客流车流采用分流型交通模式具体可为车流串行分流型模式,车行地道和车道,分别通向对应的上客区,然后通过多个出行车道口最终汇流到出行车道,在各上客区入口设置自动检测和控制装置,在各上客车道区出口设置自动检测装置。
所述车流的自动检测可采用光传感器或声传感器,车流的自动控制可采用自动交通灯或通道闸机。
所述客流的自动检测可采用光传感器或热传感器,客流的自动控制可采用通道闸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大型交通枢纽的出租车上客站立体智能交通系统,针对交通枢纽出租车上客站交通系统的大流量、宽范围和高上客的情况,提高了出行效率,为日益发展的交通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客流车流并行分流型交通模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车流串行分流型交通模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客流排队与上车的多口排队对口上车交通模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客流排队与上车的单口进区多口自行上车交通模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立体交通构架设计:如果是新建交通枢纽,应该采用立体交通构架设计。因为采用立体交通构架,容易解决客流和车流交叉问题。只要把客流和车流设计成立体交叉,就可形成具有多出行口的出租车排队上客站交通系统。以下提出客流车流并行分流型和车流串行分流型两种交通模式。
1、客流车流并行分流型交通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力学院,未经上海电力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77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形状记忆防伪标识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泄漏电缆入侵探测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