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报春苣苔(Primulina tabacum Hance)组织培养繁殖及野外栽培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0266.0 | 申请日: | 2007-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6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马国华;任海;张倩媚;李世晋;胡玉姬;何长信;张新华;焦德强;邓伟雄;杨伟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清远市连州爱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C12N5/04;A01G1/00;A01G3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炳和 |
地址: | 51065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报春苣苔 primulina tabacum hance 组织培养 繁殖 野外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珍稀濒危植物报春苣苔(Primulina tabacum Hance)的离体保存和繁育的生物技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对报春苣苔(Primulina tabacum Hance)的组织培养繁殖及野外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报春苣苔(Primulina tabacum Hance)为苦苣苔科多年生小型草本植物,自1881年美国人亨利在粤北连州连江流域的石壁上发现了报春苣苔这一珍稀植物后,它又神秘消失了120年。直到几年前,国内有关媒体报道了在连州又发现了报春苣苔这一国家第一批一级濒危保护植物。它的发现对研究岭南古气候、土壤和动植物演变无疑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开展植物的保护和繁殖在很多植物种上已获得成功。根据不同类型的植物在离体培养所需要的培养条件及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而报春苣苔作为中国第一批重点一级保护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由于该物种生存环境要求特殊、地理分布狭小、种群数量很少。目前运用植物生物技术繁殖和栽培报春苣苔,保护和利用这种珍稀濒危植物,国内外均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为保护报春苣苔(Primulina tabacum Hance)这种珍稀濒危植物,申请人开展了该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工作,成功地诱导了体细胞胚胎发生和不定芽的形成,以此建立了有效的繁殖体系和植株再生体系,并结合恢复生态原理实现了报春苣苔在原生地的种植存活,从而提出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报春苣苔(Primulina tabacum Hance)组织培养繁殖及野外栽培方法。
本发明所提出的报春苣苔(Primulina tabacum Hance)组织培养繁殖及野外栽培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以野外采集的报春苣苔植株叶片作为外植体,按以下步骤进行培养繁殖和栽培:
(1)诱导培养步骤:将报春苣苔植株叶片外植体接插到诱导培养基培养,诱导报春苣苔叶片外植体体细胞胚胎发生或/和不定芽的形成,在20~30℃下,于黑暗培养或每天于1~20μmol m-2s-1弱光照射12~14小时,培养50~70天,在外植体能够诱导形成体细胞胚或不定芽后,继续培养20-30天,所述的诱导培养基以MS基本培养基,附加钙220~440mg L-1,蔗糖20~30g L-1,pH值6.5~7.5为基础,另配加有NAA 0.5~1.0mg L-1+TDZ 0.5~1.0mgL-1,或BAP 0.5~1.0mg L-1+TDZ 0.2~1.0mg L-1,或BAP 0.5~1.0mg L-1+NAA0.5~1.0mg L-1。其中NAA 0.5~1.0mg L-1+TDZ 0.5~1.0mg L-1可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BAP0.5~1.0mg L-1+NAA 0.5~1.0mg L-1可诱导不定芽的形成;BAP 0.5~1.0mg L-1+TDZ0.2~1.0mg L-1则可同时诱导体细胞胚和不定芽的形成。平均每个外植体能够诱导80~90个左右的体细胞胚或不定芽。
(2)丛芽繁殖步骤:将体细胞胚或不定芽转入到繁殖培养基上培养,条件为在20~30℃下,每天光照20~50μmol m-2s-1 14小时,一个月至一个半月继代一次,繁殖频率可达5~8,所述的繁殖培养基以MS基本培养基,附加钙220~440mg L-1,蔗糖20~30g L-1,pH值6.5~7.5为基础,另配加有BAP 0.5~1.0mg L-1+NAA 0.1~0.5mg L-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清远市连州爱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清远市连州爱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02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