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木耳棚室立体栽培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64560.0 | 申请日: | 2013-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0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延锋;柴永山;史磊;王金贺;刘姿彤;倪淑君;黄文;潘春磊;盛春鸽;张鹏;孙靖轩;董雪梅;张海峰;赵鹤;张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梁超 |
地址: | 157041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黑木耳棚室立体栽培方法。涉及一种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它解决了吊袋栽培技术存在菌种选择不当、摆放密度大、通风难、制菌要求高、耳片不开片、棚室温湿度不易控制的问题。该栽培方法包括菌种选择、大棚搭建、棚内消毒、菌袋生产、灭菌、接菌、发菌、开口及出耳管理、挂袋、催芽管理、耳片生长期管理、采收及转潮管理及菌袋落地采顶耳。本发明具有子实体经济性状好、无污染、绿色有机、水分及采摘简单易行及管理效率高的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黑木耳 立体 栽培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黑木耳棚室立体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具体步骤如下:(1)菌种选择:选择中早熟品种;(2)大棚搭建:立体吊袋大棚用钢架结构或木结构搭建,大棚长度不超过35米采用东西走向,大棚长度超过35米采用南北走向;棚内框架上放置若干横杆,每两个横杆为一组,组内横杆间距30cm左右,每组横杆之间距离为50~60cm;(3)棚内消毒;(4)菌袋生产、灭菌、接菌、发菌;(5)开口及出耳管理:将培养好的菌袋运进棚内,进行开口,开口后将菌袋码跺放在大棚内,持续5~7 天,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6)挂袋:菌袋耳口的耳线形成后,将菌袋用2根或3根尼龙绳上下依次吊起,每组绳上相邻两菌袋之间的距离不少于20cm,菌袋在水平方向上以“品”字形排列,相邻两组绳上的菌袋之间的横向距离不少于25 cm,最下方的菌袋离地面30~50cm;(7)催芽管理:吊袋初的2~3天内禁止浇水,棚内温度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待菌袋菌丝恢复后每天往菌袋上间歇喷水,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期间禁止浇重水,保持通风,持续7~10 天;到子实体边缘分化出耳片;(8)耳片生长期管理:当子实体边缘分化出耳片后,进行间歇式灌水和通风,使棚内温度保持在20~28℃,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9)采收及转潮管理:木耳耳边下垂时开始采收,每采收完一潮木耳后,晒袋5~7天,然后进行浇水,使棚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 ,温度控制在 28℃以下;(10)菌袋落地采顶耳:采完3~4潮耳后,将菌袋落地,在菌袋顶端开口,使棚内湿度保持在80~85%,待顶耳成熟后进行采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未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364560.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