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中华萍蓬草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7384.0 | 申请日: | 2012-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3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古小治;陈开宁;黄蔚;柏翔;范成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韩朝晖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中华萍蓬草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特别适用于对水域有景观需求的城市公园湖泊及大型富营养化的浅水湖泊湖滨带的生态修复。本发明方法采用中华萍蓬草作为水生植被恢复的先锋物种,在浅水区和/或水岸带采用采用地下茎繁殖体或幼苗分株繁殖的方式,以斑块分布形式定植中华萍蓬草;第二年利用“向心辐射压苗法”实现植物群从的快速扩张,形成环形植株群丛;然后在修复区域种植沉水植物,使得植株盖度最终达到60%以上。与传统植物材料修复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具有水质净化效果佳、管理简单、经济价值高的特性,兼具生态性、景观性和经济性的优势,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中华 萍蓬草 治理 富营养化 水体 生态 修复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利用中华萍蓬草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富营养化水体的浅水区和/或水岸带选择生态修复区域,采用地下茎繁殖体或幼苗分株繁殖的方式种植中华萍蓬草,植株群丛以斑块分布形式布局,成株后的群丛在修复水域的盖度为25~30%;在中华萍蓬草生长第2年按照“向心辐射压苗法” 实现植物群从扩张,采用分株繁殖方法分株移栽中华萍蓬草,成株后形成环形植株群丛,在植株群丛内部水体形成核心修复区域,在植株群丛外围水体形成辐射修复区域;在生态修复区域种植沉水植物,使得植株盖度最终达到60%以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147384.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镀风刀导向装置
- 下一篇:渔网织机梭盘收线机自动绕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