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皮肤烫烧伤的外敷中药膏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3100511.6 | 申请日: | 1993-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00A | 公开(公告)日: | 1994-07-06 |
发明(设计)人: | 丁宝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山钢铁公司;鞍山钢铁公司铁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 |
代理公司: | 鞍山钢铁公司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东兴 |
地址: | 11402***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皮肤 烧伤 外敷 药膏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治疗皮肤烫烧伤外敷中药膏及其制备方法。适用于治疗皮肤烧伤、烫伤。
用于治疗水火烫烧伤的中药种类很多,例如临床上较常用的“愈疮十号”油膏是由煅石膏、煅炉甘石、煅寒水石、煅珍珠丹、冰片、凡士林、羊毛脂和液体石蜡组成,这种中药油膏有祛腐生新的作用,能促进Ⅲ焦痂分离形成新生肉芽组织,适用于已感染的深Ⅱ或Ⅲ烧伤。它具有可以加速感染的坏死组织分离脱落,尽早引流脓液,并在局部形成具有屏障功能的新生肉芽组织,感染可以局限于烫烧伤创面而不向创面下的正常组织侵袭的特点,但是这种中药油膏临床应用亦存在下列不足,其中的煅寒水石和煅珍珠丹对人体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并有对人体血浆蛋白的凝固作用。临床用药时,患者常发生白细胞总数下降,创面易感染患者发烧体温升高,肌肤组织细胞损伤,创面愈合较慢。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愈疮十号”油膏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治疗皮肤烫烧伤的外敷中药膏(中药帖)及其制备方法。它具备对人体无急性毒性反应,对人体血浆蛋白无有凝固等副作用;并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对热伤创面组织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和抗感染促进热伤创面修复愈合的功效。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疗皮肤烫烧伤的外敷中药膏,特点是由下面原料配方组份按重量百分比组成,其中含川芎1~5%;丹参0.5~15%;马齿苋1~10%;炉甘石1~5%;黄连0.5~2%;黄柏0.5~2%;黄苓0.5~2%;冰片0.5~2%;蜂蜡5~10%;香油70~86%。它的另一个特点是在上述中药膏的配方组份中再加入氯霉素1~5%。它的再一个特点是在上述中药膏的配方组份中用利福平0.3~5%代替氯霉素。它的又一个特点是川芎可以用等量的白芷代替。它的下一个特点是丹参可以用等量的千里光代替。它的再一个特点是将中药膏浸泡干纱布制成中药膏纱布帖。它的又一个特点是在16×14厘米2的纱布帖上含有中药膏5~8克。
一种治疗皮肤烫烧伤的外敷中药膏和中药膏纱布帖的制备方法,特点是由下面原料配方组份的重量百分比组成:川芎1~5%;丹参0.5~15%;马齿苋1~10%;炉甘石1~5%;黄连0.5~2%;黄柏0.5~2%;黄苓0.5~2%;冰片0.5~2%;蜂蜡5~10%;香油70~86%;氯霉素1~5%,工艺步骤是(1)首先,将上述配方组份的中草药川芎、丹参、马齿苋、炉甘石、黄连、黄柏、黄苓和冰片分别破碎成100目筛下的细末,混合搅拌均匀;(2)然后,将搅拌均匀的中草药细末和按上述配方组份的香油、蜂蜡、氯霉素依次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加热溶化,加热搅拌的时间是30分钟,加热的最高温度是100℃,形成80℃的中药糊,取出冷却至20℃时成为中药膏。也可以在配方组份中去掉抗生素氯霉素或者利福平按上述工艺步骤制成中药膏;(3)将按上述工艺方法制备的80℃中药糊倒入予先放置干纱布的浸泡罐内,中药糊药液自上而下浸透干纱布,然后冷却至室温制成中药膏纱布贴;(4)将上述中药膏纱布贴装在灭菌容器内,进行常规的灭菌消毒后即可备用。
下面以四个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一):
一种治疗皮肤烫烧伤的外敷中药膏,特点是由下面原料配方组份和重量组成:川芎16克;丹参40克;马齿苋20克;炉甘石31克;黄连8克;黄柏8克;黄苓8克;冰片16克;蜂蜡70克;香油730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山钢铁公司;鞍山钢铁公司铁西医院,未经鞍山钢铁公司;鞍山钢铁公司铁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05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全身软组织疼痛的速效止痛酊
- 下一篇:保肝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