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蟹-匙吻鲟-螺的生态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8916.2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0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宣朋;肖玉荣;张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A01K61/10;A01K61/51;A01G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王灿 |
地址: | 2238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蟹 匙吻鲟 生态 养殖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水产品的生态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蟹‑匙吻鲟‑螺的生态养殖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选取池塘、开挖环沟、塘口清整、水草栽植、蟹种放养、螺蛳投放、鱼种放养、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病害防治和捕捞等几个步骤。本发明采用在河蟹池塘中套养匙吻鲟、螺的生态养殖模式,不仅不影响河蟹的产量、规格和品质,而且充分开发利用水体空间,增加池塘养殖品种。匙吻鲟滤食浮游动物,螺吸收利用排泄物和腐殖质,减轻了水体污染,可实现亩产河蟹95kg~110kg、匙吻鲟45kg~65kg,经济效益相比于单养河蟹亩均提高1600元以上,且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对推进河蟹产业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品的生态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蟹-匙吻鲟-螺的生态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大多利用生态位原理和河蟹生物学习性在养蟹的水面中套放一部分鱼、虾品种,使鱼、虾、蟹互利共存,充分利用系统的剩余能量,对有机污染源进行全面合理的利用,形成一个结构合理、能量转换率高、效益好的良性渔业生态环境,以达到提高养殖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但传统的套放模式中,主要存在两点不足:一是鱼类品种以鳜、沙塘鳢、翘嘴红鲌等肉食性鱼类为主,不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二是其它如鲢、鳙、细鳞斜颌鲴等滤食性鱼类虽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但经济效益又较低,且未能发挥出螺的效用潜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河蟹-匙吻鲟-螺的生态养殖方法。通过规定河蟹、匙吻鲟、螺三者的放养时节、放养规格、放养密度、投喂管理等关键技术参数,促进水体生物的物资循环作用,降低养殖水体自身污染程度,避免单一品种养殖的风险,达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生态健康养殖。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蟹-匙吻鲟-螺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池塘条件:池塘中的淤泥深度≤0.1m;
(2)开挖环沟:环沟沟底宽3~5m,深0.4~0.8m,坡比1:2~1:3,形成深水区和浅水区,并在所述深水区和浅水区围网;
(3)塘口清整:2月上旬,晒塘后清整塘底,施肥,上水浸泡,保持浅水区水位为0.1~0.2m,消毒,一周后将水排掉再注入新水;
(4)水草栽植:2月中旬,环沟内保持水深0.2~0.4m,移栽伊乐藻;3月上旬,播种轮叶黑藻和苦草;
(5)蟹种放养:3月下旬,投放蟹种;
(6)螺蛳投放:4月上旬,投放螺蛳;8月上旬,在塘口螺蛳存量少于初次投放量45~50%时,补投螺蛳;
(7)鱼种放养:4月25日到4月30日,投放匙吻鲟鱼种;
(8)水质管理:从鱼种放养后保持池塘水的pH值为7.5~8.5,溶解氧≥5mg/L;
(9)饲料投喂:河蟹全程投喂全价配合饲料,4~9月,投喂米糠;
(10)病害防治:每隔15~20d对水体进行消毒,高温季节水位保持1.2~1.5m;
(11)捕捞:自中秋节开始,捕获河蟹;第二年春季,捕捞匙吻鲟。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池塘的面积为30×667m2~40×667m2,还包括在所述池塘的四周围埂,并在四周设置玻璃围挡,所述埂宽为1~1.5m,所述围挡高0.4~0.5m。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深水区栽植伊乐藻,所述浅水区栽植轮叶黑藻和苦草,所述围网高0.8~1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89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