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球囊成型的围栏型骨水泥脊柱融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6636.8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66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范双玲;张红导;李小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维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6 | 分类号: | A61F2/46;A61B17/88;A61B1/317;A61B1/12;A61B1/07;A61B1/018;A61B1/015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 代理人: | 王维霞 |
地址: | 519080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成型 围栏 水泥 脊柱 融合 装置 | ||
一种采用球囊成型的围栏型骨水泥脊柱融合装置,包括球囊系统和内窥镜系统,球囊系统的外侧围栏型球囊与中央蝶形球囊之间通过球囊连接带进行固定连接,外侧围栏型球囊、中央蝶形球囊及球囊连接带固定连接后的整体缩放至球囊套管内,外侧围栏型球囊及中央蝶形球囊的后端均设计有独立的球囊打气接口,套管握柄套设于中央蝶形球囊打气接口和外侧围栏型球囊打气接口上,内窥镜系统包括工作鞘及内窥镜,内窥镜与工作鞘配合套接,球囊套管与内窥镜的器械通道配合套接并使套管握柄外露于器械通道的接口处;本发明可有效缩小手术切口,避免因施加外固定系统而导致的脊柱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椎间融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球囊成型的围栏型骨水泥脊柱融合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脊柱融合术在外科手术中的占比比例稳步增加,手术过程大多采用融合器进行,具体为融合器嵌入固定达到所需椎间隙后,在植骨腔内放入植骨的过程,以往的脊椎融合手术需由融合器配合外固定系统来完成,并通过外力支撑抬高椎间隙的高度,从而恢复脊柱的生理结构。
目前市面上的融合器多为固定尺寸或可膨胀型,融合器的高度往往高于椎间隙,体积较大,多适用于开放型手术,且需要较大的伤面来实施手术,从而对关节突起和椎间盘纤维环等原有脊柱结构造成破坏而产生脊柱不稳现象,术后还必须加装外固定系统进行固定,手术创面大造成腰背部肌肉剥离范围广,恢复时间长;还有一小部分采用通道下放椎间融合器,虽然减小了创面损伤,但因工作通道过粗,非常容易损伤脊柱上的神经根。
市场上还存在部分体积较小的融合器,虽改善了因手术创面大对机体带来的损伤,但由于体积小,减少了与脊椎的横纵面接触面积,进而增加可能塌陷导致二次手术的风险,同时传统融合器因生产工艺复杂,形状及规格生产较为固定,但为满足市场需求造成的不同形状及规格融合器的生产,严重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球囊成型的围栏型骨水泥脊柱融合装置,解决市面上传统融合器因体积较大或较小引起的手术问题以及生产工艺单一造成的生产成本增加问题等,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采用球囊成型的围栏型骨水泥脊柱融合装置,包括球囊系统和内窥镜系统,所述球囊系统包括外侧围栏型球囊及中央蝶形球囊,所述外侧围栏型球囊与中央蝶形球囊之间通过球囊连接带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外侧围栏型球囊、中央蝶形球囊及球囊连接带固定连接后的整体缩放至球囊套管内,所述外侧围栏型球囊的后端设计有外侧围栏型球囊打气接口,所述中央蝶形球囊的后端设计有中央蝶形球囊打气接口,所述球囊套管的后端还设置有套管握柄,所述套管握柄套设于中央蝶形球囊打气接口和外侧围栏型球囊打气接口上,所述内窥镜系统包括工作鞘及内窥镜,所述内窥镜包括器械通道,所述内窥镜与工作鞘配合套接,所述球囊套管与内窥镜的器械通道配合套接并使套管握柄外露于器械通道的接口处。
优选的,所述球囊连接带的数量为8条。
优选的,所述外侧围栏型球囊的形态为不规则的椭圆形,所述中央蝶形球囊的形态为不规则的蝶形。
优选的,所述球囊套管、中央蝶形球囊打气接口以及外侧围栏型球囊打气接口的材质均可采用软管或高压毛细管。
优选的,所述内窥镜系统还包括工作鞘把手,所述工作鞘把手设置于工作鞘尾端,用于为工作鞘提供握持作用。
优选的,所述内窥镜还包括冲水接头、光纤接口及目罩镜接口,所述内窥镜系统内部还集成有进水通道、成像通道以及照明光通道。
优选的,所述冲水接头安装于工作鞘把手的后端,所述冲水接头包括进水接口,可旋转进水阀开关、圆环凹槽,所述进水接口可外接软管进行注水操作,所述可旋转进水阀开关为流量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照明光通道内部布满光纤,用于为手术提供照明视野;所述成像通道内部集成光学系统,用于为手术提供稳定的成像视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维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维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66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