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T型梁自动喷淋养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1890.9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6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游向荣;方海龙;王冬梅;李利洁;王军;赵军;汪想;游川;张晨瑀;顾巽秋;吴俊奕;张贝嘉;张锡飞;刘世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1/24 | 分类号: | B28B11/24;B28B1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胡琦旖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喷淋 养护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自动喷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T型梁自动喷淋养护系统,包括自动喷淋控制装置、喷淋装置和养护台座;养护台座包括第一预制台座、第二预制台座和第三预制台座;喷淋装置包括第一供水管、第二供水管、喷头;第一供水管位于第一预制台座和第二预制台座之间,第二供水管位于第二预制台座和第三预制台座之间;自动喷淋控制装置包括中央处理模块、梁片检测模块;梁片检测模块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收发端、安装在第一预制台座上的第一梁片检测无线传感器、安装在第三预制台座上的第二梁片检测无线传感器。本发明能够检测到预制台座上是否放置T型梁,具体为长梁还是短梁,实现差异化喷淋,可大大节约水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喷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T型梁自动喷淋养护系统。
背景技术
T型梁桥正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当前高速公路、各种大跨度的工业厂房和现代化高层建筑施工建设中,由于T型梁结构大、质量重,现场制作不方便,一般是在预制场批量制作,再运至施工现场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的梁。T型梁的横截面为T型,其两侧挑出部分称为翼缘,中间部分称为梁肋(腹板),根据需要梁肋内部也设置有涵洞,此外在梁肋两侧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垂直于梁肋表面的横隔板,因此T型梁的表面积较大,这就导致T型梁在预制过程中会散发较多的热量,使混凝土中的水分会蒸发过快,形成脱水现象,会使已经形成凝胶体的水泥颗粒不能充分水化,不能转化为稳定的结晶,缺乏足够的粘结力,从而会在混凝土表面出现片状或粉状脱落。此外,水分过早的蒸发还可能使梁片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出现干缩裂纹。基于以上原因,要对T型梁进行养护,例如采用喷淋水的方式,可以使得将热量快速散发,避免造成T型梁开裂或者不达标的质量问题。
目前,已有的喷淋水养护T型梁的方法大部分都是人工养护或者自动喷淋两种方式。人工养护操作灵活但是耗时长,由于T型梁的尺寸长度从20m到40m不等,导致作业面积过大,增加了人力物力成本,此外人工养护缺乏科学性,全凭感觉操作,容易造成水资源浪费和喷淋不均匀,从而可能导致T型梁的质量不达标。目前大部分采用自动喷淋方式,自动喷淋只需要工作人员在微机电脑上设置好一天的喷淋时长和喷淋间隔,操作较人工更加灵活且可以根据天气和季节更改设置,节约水资源避免了浪费,也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但依然存在不足之处,一是难以确定混凝土处于适宜的温度与湿度状态,二是对于大型的预制场来说,整个系统的控制线路复杂,造价昂贵,此外无法自动判断在横梁上是否有T型梁,从而对不同区域做到差异化喷淋。基于上述原因,迫切需要研制一种易于使用,养护效果好的自动喷淋养护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T型梁自动喷淋养护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自动判断预制台座上是否放置有T型梁、无法实现差异化喷淋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T型梁自动喷淋养护系统,包括:自动喷淋控制装置、喷淋装置和养护台座;
所述养护台座包括:第一预制台座、第二预制台座和第三预制台座;所述第一预制台座、所述第二预制台座、所述第三预制台座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喷淋装置包括:第一供水管、第二供水管、喷头;所述第一供水管位于所述第一预制台座和所述第二预制台座之间,所述第二供水管位于所述第二预制台座和所述第三预制台座之间,所述第一供水管和所述第二供水管上均设置有所述喷头;
所述自动喷淋控制装置包括:中央处理模块、梁片检测模块;
所述梁片检测模块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收发端、第一梁片检测无线传感器、第二梁片检测无线传感器;所述第一梁片检测无线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一预制台座上,所述第二梁片检测无线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三预制台座上;
所述第一梁片检测无线传感器用于检测该传感器上方第一区域内是否放置有梁片,得到第一检测信息;所述第二梁片检测无线传感器用于检测该传感器上方第二区域内是否放置有梁片,得到第二检测信息;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收发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检测信息和/或所述第二检测信息,并发送至所述中央处理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科技大学;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18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