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港区油污水分质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1721.5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90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彭士涛;贾建娜;王爽;张凯磊;陈恩峰;褚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24;C02F1/40;C02F1/461;C02F1/52;C02F1/56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王梦 |
地址: | 300456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港区 油污 水分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港区油污水分质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该系统包括第一油污水处理系统、第二油污水处理系统、污油池、污泥池和生化处理系统;第一油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三相分离调节器和轴流式旋流油水分离器;第二油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斜板隔油池、混凝气浮池和双级过滤装置;生化处理系统包括铁碳微电解反应装置、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处理时分别通过对第一油污水处理系统、第二油污水处理系统和生化处理系统分别对低含油量的油污水、高含油量的油污水、港区生活污水及上述系统处理未达标的废水进行处理;该系统及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类型油污水的特征,分类处理低含油量的油污水和高含油量的油污水,达到排放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港区油污水分质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力推行强化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控制标准及船舶排放区要求,推进船舶、港口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举措以实现加强港区油污水治理工作。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及规范,港口油污水处理站应能将油污水处理到不大于10mg/L,甚至能够执行更高要求的排放标准。
现阶段港口油污水统一收集至港区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统一处理;港区油污水处理系统由调节池、平流隔油池(或斜板隔油池、斜管隔油池、三相旋流装置)、油水分离器、气浮装置、过滤器、污泥脱水单元、废油储存单元等组成。然而,该港口油污水处理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三相分离-气浮-过滤的工艺流程无法满足日益严苛的地方排放标准要求,尤其是对COD和BOD5去除效果较差;2)港区含油污水中污染物成分非常复杂,主要污染物油的COD值变化大,且含量不稳定,水质波动频繁,变化幅度较大,传统处理工艺流程难以满足水质、水量变化的需求;3)港口油污水中污染物成分非常复杂,油组分含量很高,存在状态复杂,急需根据含油污水中油类在水中的存在方式,将污水中的油分(浮油、分散油、乳化油、溶解油等)按照其不同的特性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港区油污水分质处理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港区油污水分质处理系统实现的港区油污水分质处理方法
为此,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港区油污水分质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油污水处理系统、第二油污水处理系统、污油池、污泥池和生化处理系统;第一油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三相分离调节器和轴流式旋流油水分离器;第二油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斜板隔油池、混凝气浮池和双级过滤装置;生化处理系统包括铁碳微电解反应装置、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中,
第一油污水处理系统用于处理低含油量的油污水,包括港区存在的船舶压舱水和油罐区初期雨水、油库区装卸区冲洗水、应急演练和事故状态下的消防废水等;具体地,三相分离调节器的进液口与调节池的排液口通过管路连接、排液口与油水分离器的进液口通过管路连接;轴流式旋流油水分离器的排液口处设有三通阀门,其两个出口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排液管和第二排液管;
第二油污水处理系统用于处理高含油量、高乳化油含量的油污水,包括港区存在的船舶洗舱水、船舶舱底含油污水、油罐清洗水、油库区油罐切水和危废间污水;具体地,混凝气浮池的第一进液口与斜板隔油池的排液口通过管路连接、第二进液口与油水分离器的第二排液管连接、排液口与双级过滤装置的进液口通过管路连接;双级过滤装置的排液口处设有三通阀门,其两个出口端分别连接有第三排液管和第四排液管;
铁碳微电解反应装置的进液口与第四排液管连接、排液口与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进液口通过管路连接;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排液口通过管路与污水深度处理系统的进液口连接;
三相分离调节器的污油排放口、轴流式旋流油水分离器的污油排放口、以及斜板隔油池的污油排放口分别通过管路连接至污油池内;三相分离调节器的泥渣排放口、斜板隔油池的泥渣排放口、以及混凝气浮池的浮渣排放口分别通过管路连接至污泥池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未经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17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