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管导管的智能化管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1500.8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2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黄桃;徐钦;赵林;陈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M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图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3 | 代理人: | 蒋国荣 |
地址: | 400042***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管 导管 智能化 管理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管导管的智能化管理装置,所述的智能化管理装置包括CO2微旁流监测模块、气囊压力管理模块、负压吸引泵、负压吸引瓶、多功能连接盒及专用气管导管;所述的CO2微旁流监测模块以实现气囊密闭性监测,再根据其反馈信息利用气囊管理模块闭环调控气囊压力,从而实现以适宜的气囊压力调控气囊密闭性。所述的负压吸引泵可自动清除气囊上方分泌物。其优点表现在:能够智能化调控气管导管气囊压力,实现以最适宜的导管气囊压力对患者气道进行密闭;气管导管的智能化管理装置有利于预防气管导管应用中的误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气道黏膜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并减少护理工作量和提高气囊上方分泌物清除的及时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气管导管的智能化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气管导管是插入患者气管/支气管,为患者特别是不能自主呼吸患者创建一个临时性人工呼吸通道的一种医疗器械。气管导管主要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气管导管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在抢救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气管导管的建立破坏了机体正常的生理解剖和防御功能,导致气道分泌物显著增加及口腔分泌物、胃食道反流物等大量滞留物积聚于人工气道气囊上方形成“黏液湖”,为细菌繁殖提供有利环境。如果气管导管的气囊对气道密闭不严,气囊上方滞留物将沿气囊与气道缝隙渗漏至下呼吸道(即误吸),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致高病死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增加。而如果为了提高气囊对气道密闭性而增加气囊压力过高,易导致气囊压迫区气道黏膜损伤甚至坏死,严重时可发生气管食管瘘。因此,如何以最适宜的气管导管气囊压力实现患者气道密闭、及时清除气囊上方分泌物,是预防误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气道黏膜损伤等气管导管应用相关并发症的关键。
目前,针对气管导管气囊上方分泌物的清除方法是定期由护理人员进行声门下吸引,导致护理工作量显著增加及存在分泌物清除不及时的风险;针对气管导管气囊的压力调控主要采用压力表测量法、触摸判断法等方法,并以多项指南经验性推荐的25~30cmH2O作为调控目标,但这些方法不能实现气囊密闭性的精准监测和气囊压力的个体化调控。
综上所述,亟需一种能实现气囊密闭性的精准监测、气囊压力的个体化调控及自动清除气囊上方分泌物的智能化管理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种能实现气囊密闭性的精准监测、气囊压力的个体化调控及自动清除气囊上方分泌物的智能化管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管导管的智能化管理装置,所述的智能化管理装置包括CO2微旁流监测模块、气囊压力管理模块、负压吸引泵、负压吸引瓶、多功能连接盒及专用气管导管;所述的专用气管导管的近端设置有CO2采样管、气囊充气管以及负压吸引管;所述的专用气管导管的远端设置有和CO2采样管相通的CO2采样孔,以及和气囊充气管相通的气囊充气孔,以及和负压吸引管相通的负压吸引孔;所述的CO2充气管的外端连接微旁流监测模块;所述的气囊充气管外端连接气囊压力管理模块;所述的负压吸引管的外端连接负压吸引泵;CO2微旁流监测模块以实现气囊密闭性监测,再根据其反馈信息利用气囊管理模块闭环调控气囊压力,从而实现以适宜的气囊压力调控气囊密闭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CO2微旁流监测模块包括微处理器模块、通讯模块、传感器模块、光源模块以及管道适配器;所述的光源模块以及传感器模块均设置在管道适配器的两边;所述的光源模块发出控制信号经调制电路进行脉冲控制,使得光源模块发出周期性的光信号,调制的光信号通过管道适配器中的待测气体时被气体吸收,最后光信号被传感器模块接收;所述的传感器模块输出的信号进入微处理器模块;所述的微处理器模块对所得到的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处理后通过串口通信模块传输到通讯模块上进行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未经重庆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15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鲎试剂冻干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简易拉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