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降解地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0128.9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9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杜英杰;李毓珍;赵正文;胡战锋;孙广强;王玉锦;刘会娟;陈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英杰 |
主分类号: | A01G13/02 | 分类号: | A01G13/02;C08J5/18;C08L67/04;C08L23/06;C08K3/34;C08K5/053;C08K9/10 |
代理公司: | 西安万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64 | 代理人: | 贾凌志 |
地址: | 46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解 地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降解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降解地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降解地膜,所述可降解地膜由上层地膜和下层地膜组成,所述上层地膜包含水稻膜性囊泡、聚己内酯、高岭土、戊五醇、聚乙烯蜡;所述下层地膜包含小麦膜性囊泡、聚己内酯、高岭土、戊五醇、聚乙烯蜡。本发明提供的可降解地膜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是一种绿色可降解地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降解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降解地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地膜即地面覆盖薄膜,常见的是透明或黑色PE薄膜,地膜看上去薄薄一层,但作用非常大,不仅能够提高地温、保水、保土、保肥提高肥效,而且还有灭草、防病虫、防旱抗涝、抑盐保苗、改进近地面光热条件,使产品卫生清洁等多项功能。
地膜由于工艺简单,原料广泛价廉,被大量使用,同时由于塑料地膜的大量使用,造成大量的残膜残留在地表或地下,对土地造成了污染,造成了大量的“白色污染”,降解性差或不降解的塑料地膜会导致土壤板结、透气性差、地力下降等问题,进而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在目前众多的可降解地膜中,多数为单层地膜,功能比较单一,无法兼顾使用需求,也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能够满足多种使用需求的可降解地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降解地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降解地膜,所述可降解地膜由上层地膜和下层地膜组成,所述上层地膜包含水稻膜性囊泡、聚己内酯、高岭土、戊五醇、聚乙烯蜡;所述下层地膜包含小麦膜性囊泡、聚己内酯、高岭土、戊五醇、聚乙烯蜡。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按照重量份数,所述上层地膜包含水稻膜性囊泡50-70份、聚己内酯10-20份、高岭土5-12份、戊五醇6-10份、聚乙烯蜡1-3份。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稻膜性囊泡的重量份数为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或70份;所述聚己内酯的重量份数为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份;所述高岭土的重量份数为5、5.5、6、6.5、7、7.5、8、8.5、9、9.5、10、10.5、11、11.5或12份;所述戊五醇的重量份数为6、6.5、7、7.5、8、8.5、9、9.5或10份;所述聚乙烯蜡的重量份数为1、1.1、1.2、1.3、1.4、1.5、1.6、1.7、1.8、1.9、2、2.1、2.2、2.3、2.4、2.5、2.6、2.7、2.8、2.9或3份。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按照重量份数,所述下层地膜包含小麦膜性囊泡40-60份、聚己内酯15-25份、高岭土6-10份、戊五醇8-12份、聚乙烯蜡2-6份。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小麦膜性囊泡的重量份数为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或60份;所述聚己内酯的重量份数为15、16、17、18、19、20、21、22、23、24或25份;所述高岭土的重量份数为6、6.5、7、7.5、8、8.5、9、9.5或10份;所述戊五醇的重量份数为8、8.5、9、9.5、10、10.5、11、11.5或12份;所述聚乙烯蜡的重量份数为2、2.1、2.2、2.3、2.4、2.5、2.6、2.7、2.8、2.9、3、3.5、4、4.5、5、5.5或6份。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降解地膜,所述可降解地膜由上层地膜和下层地膜组成,其中,按照重量份数,所述上层地膜包含水稻膜性囊泡50-70份、聚己内酯10-20份、高岭土5-12份、戊五醇6-10份、聚乙烯蜡1-3份;所述下层地膜包含小麦膜性囊泡40-60份、聚己内酯15-25份、高岭土6-10份、戊五醇8-12份、聚乙烯蜡2-6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英杰,未经杜英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01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