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经济作物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0047.9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9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刘益仁;吕真真;蓝贤瑾;侯红乾;冀建华;刘秀梅;王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80;C05G5/12 |
代理公司: | 南昌大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5 | 代理人: | 刘华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经济作物 专用肥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济作物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该经济作物专用肥的原料按照重量份包括:氨基酸10~12份、聚己内酯5~9份、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3~6份、禽畜粪便35~40份、茶籽麸3~5份、生物发酵剂2~3份、无机肥15~18份;通过将上述原料发酵混合得到该经济作物专用肥。本发明提出的经济作物专用肥进一步提高了氨基酸类螯合肥料的螯合能力,提高了经济作物的产量,同时制备过程简单,适宜在经济作物种植地区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经济作物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济作物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经济作物又称作技术作物,经济价值高,江西是经济作物种植大省,包括油菜籽、花生、芝麻、棉花和甘蔗等等,但是经济作物对于种植条件要求较高,传统肥料难以满足其生长需求,同时传统肥料的营养利用率较低,添加量过少则效果不佳,添加量过多则可能会带来烧苗的问题。
螯合肥料是新兴肥料之一,通过螯合剂与植物所需营养元素螯合然后缓慢释放的机理,使得肥料的营养利用率大幅提高,避免了大量使用肥料带来的烧苗和土壤恶化的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螯合剂一般包括EDTA、氨基酸和糖醇等,其中,EDTA的螯合能力最强,但是EDTA不适用于碱性土壤环境,也不易降解,氨基酸虽然不存在EDTA的上述缺陷,但是螯合能力不如EDTA,而糖醇的螯合能力最低。
因此,寻找一种螯合肥料使其兼具优秀的螯合能力、适宜各种环境和易降解将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经济作物专用肥,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经济作物专用肥,其原料按照重量份包括:氨基酸10~12份、聚己内酯5~9份、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3~6份、禽畜粪便35~40份、茶籽麸3~5份、生物发酵剂2~3份、无机肥15~18份。
发明人意外发现采用氨基酸与聚己内酯、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组成的高分子交联体系,其螯合能力相比于单独使用氨基酸更强,也不存在不易降解和碱性环境不稳定的问题;同时,该高分子交联体系也有利于土壤颗粒吸附,能够进一步改良土壤。发明人采用上述3种物料作为原料,添加无机肥、发酵后的禽畜粪便及茶籽麸作为营养来源,进一步提高了氨基酸类螯合肥料的螯合能力,进一步提高了营养的利用程度,表现为能够进一步提高经济作物的产量。
作为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无机肥包括质量比为(2~3):(2~3):(2~3):1的氮肥、钾肥、磷肥、钙肥。
作为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氨基酸包括L-天门冬氨酸、L-甘氨酸和L-赖氨酸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更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提出的经济作物专用肥的原料按照重量份还包括甘蔗渣5~7份。甘蔗渣为甘蔗制糖后的残渣,能够进一步提供作物生长的营养,同时其含有多孔和亲水成分,能够进一步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作为更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提出的经济作物专用肥的原料按照重量份还包括微量元素补充剂3~5份。
作为更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微量元素补充剂包括硫酸锌、碳酸钠和硼酸中的至少一种。视情况还可添加锰离子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经济作物专用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茶籽麸、禽畜粪便和生物发酵剂混合,在35~45℃的条件下发酵4~5天,然后加入无机肥、氨基酸、聚己内酯、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混匀后制粒,得到所述经济作物专用肥。
若添加甘蔗渣,则将粉碎后的甘蔗渣一同加入发酵;若添加微量元素补充剂,则直接与无机肥等原料一同加入混匀即可。
作为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经济作物专用肥的粒径为2~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未经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00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