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长三角盐碱地区栎类树种混交林的营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47604.4 | 申请日: | 202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3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韩玉洁;黄丹;薛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林业总站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容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7 | 代理人: | 于晓菁 |
地址: | 20007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三角 盐碱 地区 树种 混交林 营建 方法 | ||
本发明的长三角盐碱地区栎类树种混交林的营建方法,涉及林业建设技术领域。针对现有长江三角洲海岸区的沿海防护林森林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低,缺乏地带性森林群落模式,林分稳定性差、防护效能不足的问题。步骤如下:对栎类树种进行调查、实验及评价,遴选出适宜在长三角盐碱地区造林的栎类树种;调查造林地的立地条件,根据所述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不同栎类树种的生态习性确定所述造林地适宜栽植的栎类树种;在所述造林地采用以适宜于盐碱地区栽植的栎类树种为建群种,所述建群种与伴生树种混交造林,并配置耐湿的灌木树种的森林群落配置方式,其中,所述建群种均匀分布于所述造林地,所述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随机排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业建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长三角盐碱地区栎类树种混交林的营建方法。
背景技术
长江三角洲海岸区为淤泥质海岸平原,台风暴雨、风沙海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营造沿海防护林能有效抵御风、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并能够充分发挥森林植被的防风固土、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
目前,长江三角洲海岸区的自然群落以香樟、杜英、女贞、栾树、水杉等单一树种为主,纯林多,混交林少;单层林多,复层林少;非地带性树种多,乡土树种少;林分树种单一,森林群落结构过于简单,60%的森林只有一个乔木层,物种多样性低;造林树种选择随意性较大,缺乏地带性森林群落模式,林分稳定性差,致使沿海防护林的防护效能先天不足。
栎类树种,为壳斗科(Fagaceae)栎属(Quercus)植物的通称,栎类树种多属乔木类树种,抗性强、寿命长,是重要的园林绿化和观赏树种,具有较强的保持水土、培肥土壤、防火抗风、净化空气、绿化植物等生态作用,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树木资源。然而,目前我国对栎类树种的经营研究较少,造林技术落后;而且,长江三角洲海岸区具有盐碱地特征,增大了栎类树种的栽植难度;因此,如何将优良的栎类树种引入长江三角洲海岸区构建沿海防护林,实现丰富造林绿化树种、防风减灾及维护森林群落稳定的目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面临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长江三角洲海岸区的沿海防护林森林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低,缺乏地带性森林群落模式,林分稳定性差,防护效能不足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长三角盐碱地区栎类树种混交林的营建方法,以栎类树种为建群种构建的沿海防护林森林群落具有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复层植物群落特点,不仅能增加森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具有良好的防风减灾、涵养水源的功能,能够有效构筑沿海绿色屏障,从而实现城市森林健康及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最优化。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长三角盐碱地区栎类树种混交林的营建方法,步骤如下:
对栎类树种进行调查、实验及评价,遴选出适宜在长三角盐碱地区造林的栎类树种;
调查造林地的立地条件,根据所述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不同栎类树种的生态习性确定所述造林地适宜栽植的栎类树种;
在所述造林地采用适宜于盐碱地区栽植的栎类树种为建群种,所述建群种与伴生树种混交造林,并配置耐湿的灌木树种的森林群落配置方式,其中,所述建群种均匀分布于所述造林地,所述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随机排列。
本发明长三角盐碱地区栎类树种混交林的营建方法,首先,对栎类树种进行评价并遴选出适宜在长三角盐碱地区造林的栎类树种,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不同栎类树种的生态习性确定造林地适宜盐碱地栽植的栎类树种并将其作为建群种,与伴生树种混交造林,林下配置耐湿的低矮灌木树种构建长三角盐碱地区森林群落,且建群种均匀分布,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随机排列。与常规沿海防护林相比,本发明的突出优点具体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林业总站,未经上海市林业总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76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