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用传感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47168.0 | 申请日: | 2018-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42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危金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桴之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12 | 分类号: | B60L3/12;B60R21/01;H05K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巴***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传感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用传感器装置,包括:若干个垂直放置的子板装置、水平放置的电路板和电路板振动反馈系统;子板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动态传感器;动态传感器通过带状的挠性连接器连接电路板上侧面;所述子板装置上固定连接固定壳;固定壳包括上盖壳、下底壳和固定连接上盖壳和下底壳的侧壁;电路板下方设有剖面为U型的冷却气缸,电路板外盖在冷却气缸上部;冷却气缸内填充有氦气;所述电路板振动反馈系统包括设置在电路板上侧面的距离检测器和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距离检测器和气泵。本发明采用具有氦气循环系统的电路板振动反馈系统,减少电动板本身带来的上下振动,减少了电路板振动带来的噪声,提高了散热效果。
本申请是申请日2018年02月10日,申请号2018101387293,名称“电动汽车用传感器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用传感器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设计中,汽车安全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为此,汽车通常包括传感器系统,这些传感器系统用于警示驾驶员并且在一些情况下自动启用某些安全设备和动态稳定系统。传感器系统可以设计为触发诸如 安全气囊的调用、自动刹车或在发生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减小发动机扭矩 这类的汽车安全系统或汽车反应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汽车包括检测诸如加速度这类 的周围情况和动态条件的传感器部件。
检测装置,可以包括若干个诸如加速计或角速度传感器的检测设备, 这些检测装置连续地检测数据并将所述数据提供给主电路板,所述主电路板再把数据进一步提供给控制组件。这些检测装置通常与主电路板进行机电通讯,并且主电路板与控制组件进行电子通讯。如果检测装置检测到一个超出预设限度的变化,所述控制组件将启用相关安全设备和/或汽车反应系统。由于安全系统或汽车反应系统怠慢的调用非常不尽如人意,所述控制组件需要可靠地检测到这些情况。
因此,当受到振动和其它干涉时,这样的传感器套件必须要可靠地运行。由于检测装置通常是机械地连接到接有电力电缆的主电路板上,所以振动和噪音的一个来源是主电路板本身。主电路板振动影响了传感器套件的工作灵敏度;同时现有的电动汽车用传感器装置散热效果差,主电路长时间工作或在电动汽车其他部件热量传递过来后使得传感器套件内温度上升,特别在高温天气中,传感器套件内过高的温度,使得电路板变形以及不同材料的膨胀不一致,导致电路板发生虚焊或者焊接裂化;最终影响电动板及传感器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用传感器装置,使得现有的电动汽车用传感器装置主电路板振动大以及主电路散热效果差的缺陷得以解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用传感器装置,包括:若干个垂直放置的子板装置、水平放置的电路板和电路板振动反馈系统;所述子板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动态传感器;所述动态传感器通过带状的挠性连接器连接电路板上侧面;所述子板装置上固定连接固定壳;所述固定壳包括上盖壳、下底壳和固定连接上盖壳和下底壳的侧壁;所述固定壳固定在车体底盘上;
所述电路板下方设有剖面为U型的冷却气缸,所述电路板外盖在冷却气缸上部,可相对冷却气缸侧壁上下滑动;所述冷却气缸内填充有氦气,所述冷却气缸通过第一进气管和第一出气管外接氦气储罐,所述第一进气管上设有气泵,所述气泵用于推动电路板上升或下降以及驱动氦气的循环流动以冷却电路板;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一出气管上分别装有第一电磁流量阀和第二电磁流量阀;
所述电路板振动反馈系统包括设置在电路板上侧面的距离检测器和控制单元,所述距离检测器用于检测电路板与上盖壳之间的距离;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距离检测器和气泵;所述控制单元接收距离检测器的信号,控制气泵的工作以及第一电磁流量阀和第二电磁流量阀的工作。本发明采用具有氦气循环系统的电路板振动反馈系统,使用氦气支撑起电路板,便于通过控制冷却气缸内的氦气压力调节电路板内上下移动,补偿了电路板的运动幅度,进而减少电动板本身带来的上下振动浮动,减少了电路板振动带来的噪声;同时氦气本身将电路板以及电动汽车用传感器装置内部的热量带走,提高了散热效果,本发明结构紧凑,整体的体积较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桴之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桴之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71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