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动清除系统和主动清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9653.0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8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圭;朴金真;金世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M25/08 | 分类号: | F02M25/08;F02D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张微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清除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动清除系统和主动清除方法,该主动清除系统包括:罐,其被配置为收集从燃料箱蒸发的蒸发气体;清除管线,其被配置为将罐连接到进气管;清除泵,其被配置为对蒸发气体加压,以使蒸发气体从罐移动到进气管;清除阀,其安装在清除管线上,位于清除泵与进气管之间;以及发动机,其连接至进气管。其中,发动机包括:安装在气缸盖上的喷油器、进气门和排气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减少颗粒物(PM)的产生和颗粒数(PN)或者使其最少的主动清除系统和主动清除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中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并且可能不构成现有技术。
根据大气压和温度的变化,在燃料箱中产生蒸发气体。当在燃料箱中产生过量蒸发气体时,燃料箱很大可能被破坏,或者蒸发气体很大可能会从燃料箱泄漏到大气中。为了防止燃料箱被破坏或者蒸发气体泄漏到大气中,应该从燃料箱中适当地去除蒸发气体。
在燃料箱和进气歧管之间安装有清除管线,并且蒸发气体因发动机的泵压引起的负压作用而从燃料箱移动至进气歧管,并供应至清除管线。然而,我们发现当发动机应用了增压器时,进气歧管的压力变得近似于或高于大气压,使得在清除管线中可能产生负载,而进气可能从进气歧管移动至清除管线。
同时,废气中含有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PM是具有非常小尺寸的烟尘颗粒,对人体有害。
越来越多的废气法规,根据数量单位而不是之前采用的质量单位来限制废气中的PM。颗粒数(particle number,PN)是指废气中包含的PM的数量。在排气管上安装有柴油颗粒过滤器(diesel particle filter,DPF)、汽油颗粒过滤器(gasoline particle filter,GPF)等,用于收集PM然后通过废气的热量使收集到的PM氧化。然而,我们发现,在蒸发气体处理期间,除了燃料之外,碳氢化合物也被添加到燃烧室,因而存在产生大量PM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针对一种主动清除系统和主动清除方法,即使在发动机应用了增压器时,该主动清除系统和主动清除方法也能够平稳地处理蒸发气体,并且在蒸发气体处理中减少颗粒物(PM)的产生或使其最少。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通过以下的描述可得以理解,并且在参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变得显而易见。另外,对于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的是,可通过所要求保护的部件及其组合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一种主动清除系统包括:罐,其被配置为收集从燃料箱蒸发的蒸发气体;清除管线,其被配置为将罐连接到进气管;清除泵,其被配置为对蒸发气体加压,以使蒸发气体从罐移动到进气管;清除阀,其安装在清除管线上,位于清除泵与进气管之间;以及发动机,其连接至进气管,其中,发动机包括:安装在气缸盖上的喷油器、进气门和排气门。
另外,喷油器位于活塞的上表面的中心部上方;并且发动机还包括安装在气缸盖上的火花塞。
在一种方式中,火花塞安装在气缸盖上,使得火花塞的产生火花的端部朝向喷油器的端部;并且火花塞的端部比喷油器的端部更靠近活塞的上表面。
在另一种方式中,主动清除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其被配置为控制清除泵、清除阀、喷油器和火花塞,当发动机的每分钟转数(RPM)处于低速或中速范围内时,控制器被配置为操作喷油器和火花塞,使得在进气冲程中发生燃料喷射,并且在爆炸冲程中即将点火之前或者与点火同时发生燃料喷射。
此外,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从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产生的信号,控制清除泵的RPM以及清除阀的打开或关闭正时和开度,并且根据清除泵和清除阀的操作来改变喷油器和火花塞的操作模式,其中第一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清除管线上位于清除泵与清除阀之间,第二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清除管线上位于罐与清除泵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96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