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土壤采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00320.1 | 申请日: | 201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22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杨琦;任登科;李桂珍;李程;吉星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嘉清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 |
代理公司: | 洛阳润诚慧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3 | 代理人: | 田略宇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中国(河南)自由贸易***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采样 装置 | ||
一种土壤采样装置,涉及土壤采集设备领域,在筒体上设有上板、固定铲和固定圈,上板设置在筒体的顶部,筒体的底部设有固定铲,筒体上套由固定圈,固定圈上设有脚踏,所述上板上设有旋转孔,旋转孔内设有旋转杆,上板两侧的旋转杆上设有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在旋转杆的顶部设有把手,把手上设有连接杆,上板上设有滑道,把手上的连接杆穿过滑道与设置在筒体内的活动铲相连接,活动铲的端头设有铲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可以有效的将不同质地的土壤进行完整的采集,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快捷,降低了劳动强度的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采集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土壤采样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的,在对土壤采集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工具,首先需要工具先将土壤采集出来,目前工作人员都是人工通过铁锹或这铲子之类的工具来进行土壤的采集,但是这样的方式会将原本土壤的原貌打破,这样的方式只是将指定的土壤取出来而已,如果要取出深埋在地下的土壤的时候这样的方式就会彻底的将土壤的成分给破坏掉,而使用洛阳铲之类的工具,在质地坚硬的地方进行土壤采集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大的阻力,给土地采集公所带来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壤采样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筒体上设置旋转杆、固定铲、固定圈和活动铲,并在活动铲上设置连接杆和把手,以此来达到完整采集土壤的目的。
为了实现所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土壤采样装置,包括把手、连接杆、旋转杆、上板、筒体、固定圈、脚踏、固定铲和活动铲,在筒体上设有上板、固定铲和固定圈,上板设置在筒体的顶部,筒体的底部设有固定铲,筒体上套由固定圈,固定圈上设有脚踏,所述上板上设有旋转孔,旋转孔内设有旋转杆,上板两侧的旋转杆上设有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在旋转杆的顶部设有把手,把手上设有连接杆,上板上设有滑道,把手上的连接杆穿过滑道与设置在筒体内的活动铲相连接,活动铲的端头设有铲头。
所述筒体为圆柱型空心结构,筒体的中部设有固定圈。
所述固定圈为圆环形结构,固定圈上设有销孔,销孔设置在固定圈的外壁上,销孔内设有内螺纹,在销孔内设有销子,销子上设有旋钮,销子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销子通过外螺纹与销孔内的内螺纹相连接。
所述脚踏为长方型板状结构,脚踏板的顶部面上设有波纹状凹槽。
所述固定铲为圆弧型结构,固定铲的一端与筒体的底端相连接,固定铲的另一端为半圆形结构。
所述活动铲为圆弧型结构,活动铲的顶端与连接杆相连接,活动铲的底端设有铲头,铲头为圆弧型结构,铲头与固定铲共同形成圆柱型结构。
所述上板为圆形板状结构,上板的中心处设有旋转孔,旋转孔一侧的上板上设有滑道,滑道为半圆形结构,滑道的圆心与旋转孔的圆心相互重合。
所述连接杆为棱柱型或圆柱型结构,连接杆与旋转杆相互平行。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土壤采样装置,包括承载板、箱体、拉绳、旋钮、销子、限位板、弹簧、盖子、把手、旋转体、固定块和伸缩杆,通过在箱体上设置承载板和伸缩杆,并在承载板上设置拉绳,通过拉绳对取样枪进行固定以此来达到降低工作难度和便于工作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可以有效的将不同质地的土壤进行完整的采集,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快捷,降低了劳动强度的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板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铲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嘉清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嘉清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003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取纸或卸纸机的推纸机构
- 下一篇:模切烫金机的托布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