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渗井点配合井点降水的泥浆固化处理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03631.5 | 申请日: | 201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50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峰;胡云进;蒋吉清;周联英;施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文理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3/10 | 分类号: | E02D3/10;E02D3/11;E02D19/10;C02F1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31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渗井点 配合 降水 泥浆 固化 处理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电渗井点配合井点降水的泥浆固化处理装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渗井点配合井点降水的泥浆固化处理装置包括泥浆池(1)、沉淀池(2)、井点管支撑横梁(3)、井点管定位框梁(4)、岸侧四周槽钢垫梁(5)、井点管(6)、集水总管(7)、连接弯管(8)、真空水泵房(9)、排浆管(10)、储浆池(13)、一清池(14)、二清池(15)、连接电线(16)、直流发电机(17)和滤管(18);沉淀池(2)为长方形结构,沉淀池(2)的池壁内侧铺设岸侧四周槽钢垫梁(5),在沉淀池(2)顶部平行于沉淀池短边方向等间距铺设有井点管支撑横梁(3),在井点管支撑横梁(3)上平行于沉淀池长边方向等间距布设有井点管定位框梁(4);井点管定位框梁(4)上预设有井点管孔位,井点管孔位中设有井点管(6),井点管(6)下部为滤管(18);集水总管(7)平行于沉淀池短边方向布置在井点管(6)顶部,井点管(6)顶部通过连接弯管(8)与集水总管(7)相连接;井点管(6)通过连接电线(16)连接至直流发电机(17);集水总管(7)通过真空水泵房(9)连通一清池(14),一清池(14)分别与二清池(15)和储浆池(13)连通,沉淀池(2)通过排浆管(10)与泥浆池(1)连通;所述井点管定位框梁(4)上的井点管孔位呈梅花形排布;所述滤管(18)管身布设有梅花形的孔洞;所述集水总管(7)平行于沉淀池短边方向呈S型布置;所述排浆管(10)靠近沉淀池(2)的管口设有滤网(11)和排浆管盖(12);
电渗井点配合井点降水的泥浆固化处理装置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备工作;根据工程规模和现场条件,确定泥浆池(1)、沉淀池(2)、储浆池(13)、一清池(14)和二清池(15)的设置位置和开挖尺寸,沉淀池(2)以狭长型布置,池壁采用砖砌+砂浆抹面施工;采用与沉淀池(2)深度相匹配的井点管降水设备;井点管(6)采用钢管,其下部为滤管(18),连接弯管(8)采用胶皮管或塑料透明管,每个管上装设阀门;集水总管(7)采用钢管分节连接,每隔一定距离设一个井点管连接接头;电渗井阴阳极均采用井点管(6),采用直流发电机(17)通电;
步骤二:井点管定位框梁施工;基于沉淀池(2)内钻渣含水量大的特点,井点管呈梅花形布置;首先在沉淀池(2)四周铺设岸侧四周槽钢垫梁(5),然后平行于沉淀池短边方向等间距铺设井点管支撑横梁(3),再在井点管支撑横梁(3)上平行于沉淀池长边方向等间距布设井点管定位框梁(4);井点管定位框梁(4)采用钢板加工,事先在井点管定位框梁(4)上割出井点管孔位;
步骤三:移动栈桥平台组装;移动栈桥平台在沉淀池(2)一侧陆地拼装;
步骤四:井点管打设;利用移动栈桥平台,根据沉淀池顶的井点管定位框梁(4)的井点管孔位,平行于沉淀池短边方向逐排进行井点管打设,如遇局部打设困难部位,采取高压水辅助冲孔埋设;集水总管(7)平行于沉淀池短边方向呈S型布置,井点管(6)顶部采用连接弯管(8)与集水总管(7)相连接;当全部井点管(6)、集水总管(7)和阴阳极的连接电线(16)连接完成后,把移动栈桥平台移至沉淀池外;
步骤五:井点/电渗降水;根据桩基地质进行井点降水或电渗降水;当钻渣为砂性土、碎砾石或碎卵石,透水系数大于3m/d时,直接采用井点管(6)降水;当钻渣为粉土或粘土时,利用井点管本身作为阴阳极,通过连接电线(16)连接至直流发电机(17),通入直流电,进行电渗降水,利用电渗与井点管内的真空双重作用,强制钻渣中的水由井点管排出,井点连续抽水,从而使钻渣中的水排出固化;当地质复杂,钻渣为各类混合土时,则先进行井点降水,而后采用电渗降水方法,以加速泥浆固化;
步骤六:滤液处理;井点降水经集水总管(7)排出的泥浆水,首先流入一清池(14),初步沉淀后,上部清液流入二清池(15),底部浆液排入储浆池(13)用于制备泥浆;二清池(15)内的清液用于结构物养护或制备泥浆用水;
步骤七:井点管拆除;当井点/电渗降水完成渣土固化后,拆除井点管;
步骤八:固化钻渣挖运利用;对于砂砾土钻渣则直接挖运用于路基填筑;而对于粉土或粘土,采用加水泥或生石灰进一步固化后统一外运利用或堆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文理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未经绍兴文理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363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