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无痕教育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62810.4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23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张茜;李扬波;何朦凡;孙新领;安德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W28/04 | 分类号: | H04W28/04;H04W28/06;H04W36/00;H04W36/30;H04L1/16;G06Q50/2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张玺 |
地址: | 45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移动 终端 教育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无痕教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由移动终端收集用户的教育背景信息,并将所收集的教育背景信息分为多个信息分段,对每个分段进行编号;由移动终端向第一教育信息收集站发送第一信息发送请求消息;由移动终端向第二教育信息收集站发送第二信息发送请求消息;由第一教育信息收集站确定来自移动终端的信号的第一接收功率;由第二教育信息收集站确定的第二接收功率;由第一教育信息收集站将第一接收功率发送给第二教育信息收集站;如果第二接收功率大于第一接收功率,则由第二教育信息收集站向移动终端发送切换命令;在接收到切换命令之前,由移动终端按照编号顺序将多个信息分段发送给第一教育信息收集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智能教育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无痕教育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远程教育,在教育部已出台的一些文件中,也称现代远程教育为网络教育,是成人教育学历中的一种。是指使用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有别于传统的在校住宿的教学模式。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通常是业余进修者。由于不需要到特定地点上课,因此可以随时随地上课。
现有技术CN104835087B公开了一种教育测试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当前用户的ID信息,在第一数据库中获取与ID信息对应的用户个人能力值,其中,第一数据库中记录有各个ID信息的用户个人能力值;根据获取的用户个人能力值,在第二数据库中确定与该用户个人能力值对应题目质量的题目;将确定的与该用户个人能力值对应题目质量的题目推送给当前用户。
现有技术CN105323599B涉及电视教育门户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将教学信息形成统一门户风格导航页面体系的电视教育导航门户推荐方法及系统,其包括聚合引擎模块、终端适配组件、商家ID捆绑模块和统一接口平台。
现有技术CN106558254B一种基于互联网进行家校互动素质教育的系统,能够将家长和学校联合到一起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所述系统包括:教师终端,用于接收教师输入的待查询的特征信息,并将其发送至服务端,所述待查询的特征信息包括:本次素质教育课的主题;服务端,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待查询的特征信息,向所述教师终端返回相应的针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电子教材,并向参与本次素质教育课的学生的家长发送针对家长的素质教育电子教材;教师终端,还用于向学生展示或播放所述服务端返回的针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电子教材;家长终端,用于向家长展示或播放所述服务端发送的针对家长的素质教育电子教材,以便指导家长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无痕教育方法及系统,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无痕教育方法,该基于移动终端的无痕教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由移动终端收集用户的教育背景信息;
由移动终端将所收集的教育背景信息分为多个信息分段,并对多个信息分段中的每个分段进行编号;
由移动终端向第一教育信息收集站发送第一信息发送请求消息;
由移动终端向第二教育信息收集站发送第二信息发送请求消息;
由第一教育信息收集站基于第一信息发送请求消息,确定来自移动终端的信号的第一接收功率;
由第二教育信息收集站基于第二信息发送请求消息,确定来自移动终端的信号的第二接收功率;
由第一教育信息收集站将第一接收功率发送给第二教育信息收集站;
如果第二接收功率大于第一接收功率,则由第二教育信息收集站向移动终端发送切换命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学院,未经河南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28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