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闲稻田菜薹免耕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6463.8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1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袁祖华;彭莹;童辉;殷武平;杨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4 | 代理人: | 郑隽;吴婷 |
地址: | 410125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免耕栽培 长江中下游地区 菜薹 冬闲稻田 翻耕 蔬菜栽培技术 农村劳动力 土地利用率 大田管理 大田准备 农田资源 蔬菜产业 土壤结构 优势特色 育苗移栽 重要意义 病虫害防治 发生率 农业机械 虫害 闲置 验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闲稻田菜薹免耕栽培方法,涉及蔬菜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闲稻田菜薹免耕栽培方法,包括大田准备、育苗移栽、大田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步骤,通过本发明的免耕栽培方法能够较好地保护土壤结构,虫害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同时降低劳动强度,有效的解决劳动力紧张的问题。经过验证,免耕栽培与机械翻耕、人工翻耕相比,每亩成本分别下降60元和600元,经济效益每亩分别增加227元和735.1元。在缺少农业机械的情况下,合理利用农村劳动力和闲置农田资源发展菜薹免耕栽培,对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优势特色蔬菜产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蔬菜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闲稻田菜薹免耕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水稻的第一大主产区,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的45%以上,水稻生产能力自2008年以后连续几年达到9000万吨以上。大部分水稻产区秋收后基本闲置,从9月到翌年4月会出现大片冬闲田。
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时也是我国冬春蔬菜的优势产区,是我国最大的冬春喜凉蔬菜生产基地,本区域冬春季节气候温和,1月份平均气温≥4℃,可进行喜凉蔬菜露地栽培,集中在11月-翌年4月上市。
菜薹起源于我国长江流域,在全国各地广泛栽培,其中湖北、湖南、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等地栽培面积较大。白菜薹色泽翠绿或嫩黄、鲜嫩可口,是秋、冬、春三季的重要绿色蔬菜。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白菜薹的消费需求、种植范围和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尤其是近20多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为了探索冬闲田资源的高效利用,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优势特色蔬菜产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劳动力日趋紧张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等问题,开展菜薹免耕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一种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冬闲稻田菜薹免耕栽培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闲稻田菜薹免耕栽培方法,以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田大面积冬季闲置,以及人工翻耕或者机械翻耕栽培菜薹时,劳动力和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闲稻田菜薹免耕栽培方法,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1、大田准备
选择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低的稻田,在水稻收割前7~10天断水,水稻收割时,留20-25cm稻桩,然后将水稻田内杂物清除,然后立即开好畦沟、腰沟、围沟,畦宽1.4-1.7m,沟宽40cm,沟深30cm,将沟土打碎和50-70kg复合基肥混合后,均匀撒于畦面;再将割下的水稻秸秆全田均匀铺匀,曝晒5-7天;
2、育苗移栽
①种子处理:选取颗粒饱满、无虫害的菜薹种子,将其置于2℃浸种液浸泡1h,再立即至于40℃浸种液中浸泡1h,取出后浸泡在恒温温度为35℃糖溶液中,浸泡3h,每隔1h静电处理10min,静电场控制在200-250KV/m;
②育苗基质制备:按质量比,将小桐子壳粉:炭棉:锯屑:鸡粪:草酰胺=2-4:1.5-3.5:7-9:15-20:1-3的比例混合,调节水分含量至50-60%,加入混合物重量0.05倍的富硒酵母,无氧发酵10-15h,即得育苗基质;
③育苗:选择50孔或者72孔的硬质塑料育苗穴盘,将育苗基质装盘,播种前浇透水,再将菜薹种子点播于育苗基质中,播种后用塑料薄膜遮盖,待种子出土后,揭去薄膜,待幼苗生长20-30天,进行大田移栽;
④移栽:幼苗移栽时,每畦栽4行,株距35-45cm,亩栽3000-4000株;移栽前,浇水至土壤含水量为40-50%;
3、大田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未经湖南省蔬菜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64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