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音垫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14787.2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73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磊;臧震;侯金;闫新新;阚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8 | 分类号: | B60R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周放,尚世浩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音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隔音垫固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音垫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隔音垫是吸收的热量及噪音,同时也起一部分隔热和隔振的作用,保证车内相对安静舒适的环境,提高乘坐舒适性,隔音垫采用“硬层材料+软层材料+钣金”的双层墙结构可以取得较好的隔声效果。目前隔音垫与车体的固定一般是通过螺栓拧紧方式实现固定的,其安装需采用专用工具,安装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隔音垫与车体采用螺栓方式固定时,需采用专用工具安装,安装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音垫固定结构,其用于将隔音垫安装在内饰板上,包括:转接管,其插装在内饰板内;在所述转接管的顶部环设有卡脚,在所述转接管的底部设有盖板;所述卡脚与所述内饰板的顶面卡合,所述盖板与所述隔音垫的底端面卡合。
优选地,在所述内饰板底部的钣金上还设有固定孔;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螺栓和紧固螺母;所述固定螺栓的头部与所述转接管的一端卡合,所述固定螺栓的螺纹部沿所述转接管穿过所述固定孔后与所述紧固螺母相配合。
优选地,还包弹簧垫片,所述弹簧垫片设于所述头部与所述转接管间。
优选地,所述转接管为一体成型制成。
优选地,所述盖板位于所述转接管的一侧,在所述转接管的顶部正对所述盖板凸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外端与所述内饰板横向接触。
优选地,所述转接管由多个竖向且间隔设置的支撑板围成,所述卡脚位于各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各所述支撑板的底端通过所述盖板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本方案对隔音垫的上下两侧均采用卡接的方式实现固定,其中隔音垫的底面采用底部的盖板卡合压装,隔音垫的顶部采用卡脚间接的实现其与内饰板的固定连接,隔音垫安装方便,固定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接管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转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固定螺栓与转接管的装配图。
图4为固定螺栓与转接管装配后的剖视图。
本实施例图中:1-隔音垫 2-内饰板 3-转接管 4-卡脚 5-盖板 6-固定螺栓 7-紧固螺母 8-弹簧垫片 9-钣金 10-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到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音垫固定结构,其用于将隔音垫1安装在内饰板2上,其包括:转接管3,转接管3插装在内饰板2内;在转接管3的顶部环设有卡脚4,在转接管3的底部设有盖板5;卡脚4与内饰板2的顶面卡合,盖板5与隔音垫1的底端面卡合。也就是说,本方案对隔音垫1的上下两侧均采用卡接的方式实现固定,其中隔音垫1的底面采用底部的盖板5卡合压装,隔音垫1的顶部采用卡脚4间接的实现其与内饰板2的固定连接,安装方便,固定可靠。
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为了确保隔音垫与内饰板贴合的更紧密,本方案中在转接管3内还设有用于加固隔音垫1的固定部,具体来说,本方案中,在内饰板2底部的钣金9上还设有固定孔;固定部包括固定螺栓6和紧固螺母7;固定螺栓6的头部与转接管3的一端卡合,固定螺栓6的螺纹部穿过固定孔后与紧固螺母7相配合,确保卡脚4和盖板5对内饰板2和隔音垫1的压装,确保转接管3不产生纵向运动。
在一优选地实施例中,在固定螺栓6的头部与转接管3之间还可增设弹簧垫片8,其中,弹簧垫片8的采用避免了固定螺栓6拧紧后松动的情况产生。
为了便于加工制造,转接管3优选地采用一体成型制成。
另外,本方案中,盖板5位于转接管3的一侧,在转接管3的顶部正对盖板凸设有定位块10,定位块10用于定位盖板5的安装,确保盖板5正好处于隔音垫的底侧,以对隔音垫的底侧进行压紧固定,其中,定位块10的外端与内饰板横向接触。
另外,本方案中,如图2所示,转接管3可由多个竖向且间隔设置的支撑板围成,卡脚4位于各支撑板的顶端,各支撑板的底端通过盖板5相连。采用支撑板的方式不但节省了材料,同时,相邻的支撑板间能进行微量的调整,以使得转接管具有柔性调整功能。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147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文件格式转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金属垃圾回收压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