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起泡助排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80793.2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9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邱小庆;李国锋;梅洁;杨文波;陈付虎;王璇;李雷;党冰华;方彦明;唐勤;王锐霞;魏凯;何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68 | 分类号: | C09K8/68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云飞 |
地址: | 450006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泡 助排剂 单剂 制备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氟碳表面活性剂 两性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质量百分比 起泡性能 稳定性能 氧化胺类 油气开采 增效作用 重要意义 油性 起泡剂 稳泡剂 抗凝 抗盐 盐酸 协调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泡助排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油气开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起泡助排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5~1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15%,氧化胺类两性表面活性剂5~20%,氟碳表面活性剂0.1~3%,助剂0~20%,稳泡剂5~12%,余量为水。本发明的起泡助排剂具有优良的起泡性能、抗盐、抗凝析油性能好,25%的盐酸中稳定性能好;充分利用表面活性剂间的协调增效作用,将助排剂和起泡剂结合在一起,一种单剂同时具备起泡和助排的功能,减少了助剂种类,降低单剂间不配伍的风险,对于降低成本,增强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泡助排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油气开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致密碳酸盐岩的开采过程中,由于储层具有岩心致密、低孔、低渗、地层压力低的特点,通常采用普通酸酸压、前置液酸压、多级注入酸压、以及复合加砂酸压工艺对储层进行改造,以实现碳酸盐岩储层深度酸压,形成稳定的油气流动通道,最终达到增产目的。
但是酸压的过程中使用压裂液、酸液进入储层,尤其是进入致密特低渗储层后,由于地层能量不足,存在严重的毛管自吸作用,在自然条件下压裂液的破胶液/酸液的残液都难以返排,因此,大多数致密低渗储层压裂液/酸液中同时加入助排剂和起泡剂。加入助排剂主要是为了降低破胶液表界面张力,降低毛管阻力;加入起泡剂的同时一般会伴注液氮,形成类泡沫工作液体系,一方面降低液柱静压力,一方面降低滤失,同时补充地层能量,促进返排。
经过多年的研究应用,目前市场上起泡剂、助排剂种类丰富,性能优良。起泡剂主要由表面活性剂类发泡剂和稳泡剂组成;助排剂主要由表面活性剂、助溶剂组成。两者主要成分均为表面活性剂,为降低成本,充分发挥两种单剂的复配效果,有必要提供一种兼具起泡和助排功能的复合起泡助排剂,以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如专利号为CN106479473的中国专利文本中公开的针对气井的起泡助排剂由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烷基多糖苷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甜菜碱类两性表面活性剂加入氧化胺或烷基醇酰胺类稳泡剂、助剂和水组成,所采用的助剂为乙醇、乙二醇、丁二醇或异丙醇,该起泡助排剂主要针对压裂施工井,没有交代酸压/酸化施工中与酸及酸液其他助剂配伍性能。授权公告号为101538462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油井助排剂,应用于油田油井酸化压裂后的残液助排,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工业品:7.5~13.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JFC-4工业品:2~3.5%;聚氧乙烯烷基醇醚-8JFC工业品:25~3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JCF-6工业品:3.5~5%;氟碳表面活性剂FN-3工业品:0.05~0.1%,其余为水;在油井酸化、压裂时,在酸化液、压裂液中加入1~1.5%,常温、搅拌均匀,能够起到降低施工残液在储层中流动的粘附力,加快残液返排20~30个百分点,但是该助排剂只能单独作为助排剂使用,助排剂中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等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发泡效果,但是缺乏稳泡剂,只能用于油井压裂施工中起到助排的作用,并不能很好的发泡形成稳定泡沫而起到降低滤失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成本的酸化/酸压用兼具起泡效果和助排效果的起泡助排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起泡助排剂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起泡助排剂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起泡助排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5~1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15%,氧化胺类两性表面活性剂5~20%,氟碳表面活性剂0.1~3%,助剂0~20%,稳泡剂5~12%,余量为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07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