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脱铜终液制备次膦酸镍溶液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9837.7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3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斌;王怡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矿冶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5C1/12 | 分类号: | C25C1/12;C25C7/06;C25D3/12;C23C18/36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62100 | 代理人: | 孙惠娜 |
地址: | 7309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脱铜终液 制备 次膦酸镍 溶液 方法 | ||
1.一种利用脱铜终液制备次膦酸镍溶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含镍15-25g/L、铜0.3-0.6 g/L、游离酸180-250g/L脱铜终液为原料,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脱除原料中的镍离子,反应在脱铜终液温度为15℃-80℃下进行,交换后的溶液返回铜电解系统循环使用,吸附了镍离子的阳离子交换树脂用浓度为1-3mol/L的次磷酸溶液进行离子交换制备得到含镍浓度为30-35g/L的次磷酸镍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脱铜终液制备次膦酸镍溶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试验用原材料:
脱铜终液:含镍15-25g/L、铜0.3-0.6 g/L、游离酸180-270g/L;
次磷酸溶液:1-3mol/L;
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为30%;
阳离子交换树脂;
(2)具体步骤:
在容积为1.1-1.2单位体积的离子交换柱中装入阳离子交换树脂1个单位体积,然后将3-5个单位体积的阳离子交换树脂通过离子交换柱进行交换,交换时间为0.5-5h,反应在脱铜终液温度为15℃-80℃下进行,收集得到交换后的溶液,该溶液返回铜电解系统循环使用;
上述吸附镍后的离子交换柱用0.5-1.5个单位体积的去离子水进行漂洗,直到漂洗水中不含有硫酸盐,然后用0.5-1单位体积的次磷酸溶液置换镍,其中次磷酸溶液浓度为1-3mol/L,再用0.1-0.5单位体积的软化水进行漂洗,回收得到洗脱液和漂洗水即为次磷酸镍溶液,其镍离子浓度为30-35g/L;
在上述脱镍后的离子交换柱装入0.2-0.3单位体积的质量分数为30%氢氧化钠进行再生,再生时间为0.5-3h,然后用去离子水漂洗直至pH值呈中性,树脂可用于接收新加入的脱铜终液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一种利用脱铜终液制备次膦酸镍溶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为D301大孔弱酸性丙烯酸系阳离子交换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一种利用脱铜终液制备次膦酸镍溶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脱除原料中的镍离子时,反应的脱铜终液温度最好控制在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矿冶研究院,未经西北矿冶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983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将酸、碱废蚀刻液混搭回收铜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含铅氧化渣湿法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