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龙胆苦苷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8469.4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3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夏鹏飞;赵磊;马肖;彭雪晶;樊秦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107 | 分类号: | A61K9/107;A61K31/7048;A61P29/00;A61P1/16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62100 | 代理人: | 田玉兰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龙胆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龙胆苦苷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秦艽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 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 G. e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小秦艽G.dahuricaFisch.的干燥根。其功效为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临床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湿热黄疸,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等症。龙胆苦苷是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是中药秦艽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的保肝利胆、镇痛抗炎作用,实验发现龙胆苦苷在生物体内吸收快、消除快,在大鼠体内代谢的消除半衰期只有0.64h,龙胆苦苷虽然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但生物利用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龙胆苦苷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龙胆苦苷生物利用度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龙胆苦苷纳米乳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龙胆苦苷0.01-5.5%,油相6.05-7.87%,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总重量百分比为0.6-18.33%,余量为水。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龙胆苦苷纳米乳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龙胆苦苷1.81-5.0%,油相6.36-7.24%,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总重量百分比为1.6-16.29%,余量为水。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乳化剂与助乳化剂之间的重量比为1:3-3:1。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乳化剂与助乳化剂之间的重量比为1:2。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油相为乙酸乙酯。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乳化剂为EL-35,助乳化剂为无水乙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龙胆苦苷纳米乳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配比称取龙胆苦苷、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先将龙胆苦苷溶解于水中,再将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加入混合液中并混合均匀,在搅拌或旋涡混合条件下逐滴加水至达到配比。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龙胆苦苷制品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龙胆苦苷纳米乳突破原有龙胆苦苷制品的局限,通过反复试验确立了龙胆苦苷纳米乳的组合物配比,经试验发现龙胆苦苷纳米乳可以明显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对小鼠进行口服或皮下注射给药后,可明显提高生物利用度和药理活性,并且通过该组合物配比和制备方法制成的龙胆苦苷纳米乳制剂质量稳定,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龙胆苦苷及龙胆苦苷纳米乳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图2为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龙胆苦苷纳米乳和龙胆苦苷水溶液后的药时曲线;
图3为龙胆苦苷纳米乳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4为龙胆苦苷纳米乳的粒径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中所述的试剂及大鼠均由市场商购。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龙胆苦苷由天津士兰科技有限公司制造,商品名为龙胆苦苷,CAS.No[20831-76-9],HPLC含量测定为90%。
实施例1:
龙胆苦苷0.01g,乙酸乙酯7.87g,EL-35 6.11g,无水乙醇12.22g,水73.79g。
实施例2:
龙胆苦苷5.50g,乙酸乙酯6.05g,EL-35 0.20g,无水乙醇0.40g,水87.85g。
实施例3:
龙胆苦苷0.01g,乙酸乙酯6.05g,EL-35 1.20g,无水乙醇0.40g,水92.34g。
实施例4:
龙胆苦苷5.50g,乙酸乙酯7.87,EL-35 12.22g,无水乙醇6.11g,水68.30g。
实施例5:
龙胆苦苷5.0g,乙酸乙酯6.42g,EL-35 5.43g,无水乙醇5.43g,水77.72g。
实施例6:
龙胆苦苷4.65g,乙酸乙酯6.36g,EL-35 4.27g,无水乙醇8.54g,水76.18g。
实施例7:
龙胆苦苷2.93g,乙酸乙酯7.24g,EL-35 3.31g,无水乙醇9.93g,水76.89g。
实施例8:
龙胆苦苷1.81g,乙酸乙酯7.19g,EL-35 5.43g,无水乙醇10.86g,水74.71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中医药大学,未经甘肃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84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