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可铸造性的透平机械叶轮的三维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63691.5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27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宋进平;王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聚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F03B3/12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景丰强;林辉 |
地址: | 315016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翠柏路89号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铸造 透平 机械 叶轮 三维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可铸造性的透平机械叶轮的三维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设计需求,确定叶轮的轮盘的子午面型线和轮盖的子午面型线;2)在步骤1)得到的子午面上,构造第一子午流线、第二子午流线和第三子午流线,用来控制叶轮的叶片的空间扭曲形状,所述第一子午流线为轮盖流线、与轮盖的子午面型线重合,所述第三子午流线为轮盘流线、与轮盘的子午面型线重合;所述第二子午流线为中间流线、设置在第一子午流线和第三子午流线之间;3)设计叶轮的叶片的型线,所述第三子午流线上的叶片安装角和叶片厚度的分布则是根据所形成的三维空间扭曲叶片的可铸造性来确定;4)形成具有可铸造性的透平机械三维叶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平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可铸造性的透平机械叶轮的三维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透平机械是一类通过旋转叶轮和流过旋转叶轮的流体介质实现能量转换的动力设备,如各种离心式或斜流式泵、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蒸汽透平、燃气透平等都属于通常所称的透平机械。透平机械又是一类高能耗的通用机械设备,据统计,在所有工业设备的能耗中,泵类和风机类设备所产生的能耗就占了总能耗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二十五。比如一个典型的污水处理厂,泵与风机所产生的能耗高达总能耗的百分之七十五。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极限,而作为耗能大户的透平机械,其节能降耗与节能减排是绕不过的环保主题。
目前节能增效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变频技术和透平机械叶轮的三维设计。叶轮是透平机械实现能量转换及输出功的重要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整机的性能。叶轮的叶片型线主要由子午面型线及导流段三维扭曲叶片计算方法决定的。常规的设计方法,如申请号为201010107689.X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离心泵叶轮设计的改进方法,又如申请号为201611213880.6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混流泵叶轮的设计方法。
上述的设计方法,对叶轮具有一定的优化效果,起到一定的节能减耗的作用。然而,由于叶轮的三维设计将产生高度扭曲的三维空间叶片,具有三维空间扭曲叶片的叶轮的加工将大大增加制造的难度与加工成本。比如说,水泵叶轮的设计对水泵的水力性能,如流量、扬程、效率及进口汽蚀余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叶轮内部的流场又十分复杂,叶轮中叶片型线的设计要尽量与叶轮内流体的流动趋势一致,这样才能得到高性能的叶轮。但是,为了控制水泵叶轮的成本与造价,目前绝大部分水泵的叶轮都是铸造的。所以在设计叶轮叶片时,叶片的三维空间扭曲就必须考虑到它的可铸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可铸造性的透平机械叶轮的三维设计方法,使得叶轮叶片的设计尽可能具有高效性,同时兼顾了透平机械三维叶轮的水力性能与制造成本。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可铸造性的透平机械叶轮的三维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设计需求,确定叶轮的轮盘的子午面型线和轮盖的子午面型线,所述轮盘的子午面型线和轮盖的子午面型线构成了叶轮的子午面;
2)在步骤1)得到的子午面上,构造第一子午流线、第二子午流线和第三子午流线,用来控制叶轮的叶片的空间扭曲形状,所述第一子午流线为轮盖流线、与轮盖的子午面型线重合,所述第三子午流线为轮盘流线、与轮盘的子午面型线重合;所述第二子午流线为中间流线、设置在第一子午流线和第三子午流线之间;
3)设计叶轮的叶片的型线,确定所述第一子午流线和第二子午流线上的叶片安装角及叶片厚度的分布,所述第三子午流线上的叶片安装角和叶片厚度的分布则是根据所形成的三维空间扭曲叶片的可铸造性来确定:
3.1)首先给定一个初始的第三子午流线上的叶片安装角和叶片厚度分布;
3.2)将三条子午流线所形成的叶片形状画出;
3.3)判断步骤3.2)得到的叶片形状的可铸造性,如能铸造,直接到步骤3.5),如不能铸造,则到步骤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聚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聚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36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