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产γ-PGA菌株及应用其生产γ-PGA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63002.0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89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闫志英;姬高升;许力山;房俊楠;刘晓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13/02;C12N11/10;C12N11/093;C12N11/084;C12M1/40;C12M1/12;C12M1/02;C12R1/07 |
代理公司: | 成都坤伦厚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7 | 代理人: | 刘坤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产 pga 菌株 应用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工程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高产γ‑聚谷氨酸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JX‑12,以及提供高产γ‑聚谷氨酸的菌株在生产γ‑聚谷氨酸中的应用。菌株JX‑12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的保藏号为CGMCCNO.13716。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以木质纤维素为主要原料的生产γ‑聚谷氨酸,其步骤包括种子培养、固定化细胞制备、木质纤维素材料预处理和同步糖化、过滤与发酵。本发明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能够连续批次发酵。对以木质纤维素为碳源生产γ‑聚谷氨酸的工业放大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γ-聚谷氨酸产生菌和一种使用同步糖化、过滤与发酵工艺。
背景技术
γ-聚谷氨酸(英文名称γ-polyglutamic acid,简称γ-PGA)是由L-谷氨酸或D-谷氨酸通过α-氨基和γ-羧基间的酰胺键结合而成,具有吸水性、水溶性、带负电荷、无毒、可生物降解、可食用等性质,是一种优良的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因此γ-聚谷氨酸及其衍生物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载体、水处理絮凝剂、农业保水保肥剂、食品化妆品添加剂等多个领域。传统工艺中,γ-聚谷氨酸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方法制备,葡萄糖、甘油和柠檬酸是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的主要碳源,但是这些碳源营养物质均来源于人类食物,如粮食、土豆、甘蔗等,这样不仅导致γ-聚谷氨酸的成本较高,而且大规模的生产还会加剧人类食物的短缺。因此,伴随着γ-聚谷氨酸需求量快速增长,寻求可替代的经济型碳源材料进行γ-聚谷氨酸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木质纤维素是自然界最为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资源,目前其已成功应用于生产多种生物能源和高附加值化学产品,如生物乙醇、乳酸、丁二醇、谷氨酸等。近年来,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材料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的研究已被陆续报道。如英文杂志《Journal ofChemical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13,89(4):616–622)公开了一篇名称为“Anovel approach for poly-γ-glutamic acid production using xylose and corncobfibres hydrolysate in Bacillus subtillis HB-1”的期刊论文,该论文指出以玉米芯水解液为主要碳源,使用枯草芽孢杆菌HB-1进行γ-聚谷氨酸发酵;英文杂志《BioresourceTechnology》(2015,193(2015):370–376)公开了一篇名称为“Highly efficient ricestraw utilization for poly-(c-glutamic acid)production by Bacillus subtilisNX-2”的期刊论文,该论文公开的技术是通过两步水解法将稻草水解,水解液经浓缩脱毒后使用枯草芽孢杆菌NX-2进行γ-聚谷氨酸发酵。但是,这些现有技术均是通过分段水解与发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γ-聚谷氨酸的生产制备,不仅工艺复杂,而且能耗大,另外,这些现有技术均是批次发酵,即每一次发酵都需要重新培养一级甚至多级种子,亦即上一次发酵的细菌不会再循环利用,这样发酵方式不仅生产周期长,而且发酵过程中原料和设备的投入也会相应地增加。由此可见,目前以木质纤维素为主要原料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的方法还不适合γ-聚谷氨酸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Ishola等人于2013年提出将同步糖化、过滤与发酵法(简称SSFF) 应用于发酵生产乙醇的工艺中,整个工艺在两个反应器中进行,即将预处理的木质纤维素材料在水解反应器中进行酶水解,经过膜过滤,含糖的滤出液持续泵入发酵罐中进行微生物发酵。与传统的分步糖化发酵法 (简称SHF)相比,SSFF法不仅工艺简单,产物的生产效率高,而且采用SSFF法时细胞与固态的纤维素材料处于分离状态,发酵菌体容易回收,从而可以实现连续批次发酵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30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