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前部车体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62130.3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21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大西秀明;小牟田亮;大谷健二;由元宽幸;曾我部洋;鬼头应时;松本和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34 | 分类号: | B60R21/3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高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部 车体 构造 | ||
一种前部车体构造,无论引擎罩的前端位置,都能够有效地吸收车辆前端部被输入的来自前方及上方的冲击。在构成车辆前端部的上面的蒙皮上部件(12)(上面构成部件)的下方配设有冲击吸收部件(20)。冲击吸收部件(20)具有前侧部分(21)和平板状的后侧部分(22),前侧部分(21)是向下方开口的截面コ字状,具有前壁部(21b)、顶壁部(21a)、后壁部(21c),后侧部分(22)从后壁部(21c)的下端向后方延伸。后侧部分(22)的后端部被保持于作为车体侧部件的散热器罩(30),并且随着朝向前方而逐渐下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前部车体构造。
背景技术
在作为车辆的汽车中,希望有效地吸收前方碰撞时、特别是与行人碰撞时的轻碰撞场合的冲击。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内容:在引擎罩前端部的由加强件围出的空间内配设有冲击吸收部件,该冲击吸收部件以向上方凸起的方式形成为三角形状,由板材构成。利用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构造,能够应对成人的大腿部从前方的碰撞和小孩的头部从上方的碰撞。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78120号公报
如专利文献1那样在引擎罩的前端部内配设冲击吸收部件,根据车辆不同,有时难以有效地进行冲击吸收。即,在车辆中,有时在引擎罩的前方配设蒙皮上部件那样的其他部件,引擎罩的前端位置远比车辆的前端位置位于后方(冲击吸收部件比优选的位置靠后)。此外,在很高地设定了车高的车辆中,引擎罩的前端部处于很高的位置(冲击吸收部件比优选的位置更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部车体构造,无论引擎罩的前端位置如何,都能够有效地吸收车辆前端部被输入的来自前方及上方的冲击。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即,一种前部车体构造,在构成车辆前端部的上面的上面构成部件的下方配设有冲击吸收部件,所述冲击吸收部件具有前侧部分和平板状的后侧部分,所述前侧部分是向下方开口的截面コ字状,并且具有前壁部、顶壁部、后壁部,所述后侧部分从所述后壁部的下端向后方延伸,所述后侧部分构成为,其后端部保持于车体,并且随着朝向前方而逐渐下沉。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对于来自前方的碰撞载荷,以冲击吸收部件之中的下方开口的前侧部分关合的方式变形,并且通过后侧部分的压弯来吸收冲击。此外,对于来自上方的载荷,以冲击吸收部件之中的下方开口的前侧部分张开的方式变形,并且后侧部分向下方变形,从而吸收冲击。无论引擎罩的前端部的前后方向位置和高度位置如何,冲击吸收部件都能够配设在适于冲击吸收的位置,能够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车辆,通用性高。
作为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前提的优选方案,所述上面构成部件是配设于引擎罩的前方的蒙皮上部件,所述蒙皮上部件配设为,从前方覆盖所述前壁部,并且从上方覆盖所述顶壁部。这种情况下,在引擎罩的前方配设有蒙皮上部件的车辆中,能够利用冲击吸收部件有效地吸收冲击。
优选为,在所述蒙皮上部件的后端部上重叠地配设所述引擎罩的前端部,所述引擎罩的前端位置被设定为,与所述前壁部同等或者比所述前壁部更靠后方。这种情况下,能够尽量防止或抑制特别是碰撞到行人时的载荷所引起的引擎罩变形。
优选为,所述蒙皮上部件的后端部固定于所述顶壁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利用保持于车体侧的冲击吸收部件,将蒙皮上部件保持到车体侧。
优选为,在所述蒙皮上部件的下方配设有蒙皮下部件和格栅部件,所述蒙皮下部件具有格栅开口部,所述格栅部件与所述蒙皮下部件一体化,且配设于所述格栅开口部,所述蒙皮上部件经由所述格栅部件支承所述蒙皮下部件。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利用冲击吸收部件,将蒙皮上部件和格栅部件及蒙皮下部件保持到车体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无论引擎罩的前端位置如何,都能够有效地吸收车辆前端部被输入的来自前方及上方的冲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21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侧安全气囊能量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双销式高安全汽车安全带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