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渗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1718.7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2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曹霞;张金丹;金奇志;陈逸聪;张士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11/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 粉末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渗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土木工程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混凝土用量急剧增加,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沿海及近海地区由于海洋环境对混凝土的腐蚀,氯离子渗透至钢筋表面,导致钢筋锈蚀进而结构发生破坏,丧失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需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维修,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这己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而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简称RPC)是对传统混凝土的重大突破,是一种环保型、节约型的新型材料,在节能节料、工程经济、劳动保护以及环保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出现是混凝土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通过改进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配比,加入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得到抗渗活性粉末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渗性、抗裂性和力学性能,保证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减少了因为返修而造成的费用,节约了维修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传统混凝土耐久性的不足,提供一种抗渗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混凝土抗渗性好,抗裂性好,力学性能优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渗活性粉末混凝土,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水泥1份、石英砂0.9份、硅灰0.35份、硅微粉0.35份、石英粉0.20份、减水剂0.015份、钢纤维0.7~1.3份、聚丙烯纤维0.0033~0.0066份和水0.28份。
所述水泥,为标号P.O42.5或P.052.5普通硅酸盐水泥。
所述石英砂,粒径范围为0.4~0.6mm,SiO2质量百分比含量≥99.6%。
所述石英粉,粒径范围为15~60μm之间,SiO2质量百分比≥99%。
所述硅灰,白灰色细粉末颗粒,密度为2.223g/cm3,颗粒大小为<2μm,平均粒径±0.31μm,比表面积14300cm2/g,SiO2质量百分比≥75%。
所述硅微粉,颗粒大小1.53μm左右,SiO2质量百分比≥97%。
所述减水剂为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减水率≥25%。
所述钢纤维为镀铜光面平直钢纤维,长度12~15mm,直径0.18~0.23mm,抗拉强度在2300MPa以上。
所述聚丙烯纤维,光量直径为22~44μm,抗拉强度≥440Mpa。
所述的抗渗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搅拌:采用先大后小的顺序依次加入各种材料,将0.9公斤石英砂、1公斤水泥、0.20公斤石英粉、0.35公斤硅灰、0.35公斤硅微粉倒入强制式搅拌机中,将0.7~1.3公斤钢纤维用合适的钢筛在搅拌过程中多次筛入混合材料,并将0.0033~0.0066公斤聚丙烯纤维分批倒入搅拌机内,干料先预拌4分钟,充分混合固体物料。
(2)振捣成型:在步骤(1)所得物中加入0.28公斤水和0.015公斤减水剂,将减水剂融入水中缓慢倒入,搅拌5~8分钟,充分搅拌均匀,最后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浇注在模具中,经过振捣、施加围压、抹平等工序,在室温下静置24小时成型。
(3)脱模养护:将步骤(2)所得物进行脱模,将脱模后的RPC试件用湿润的木屑覆盖,在室温下自然保湿养护28d,即得到抗渗活性粉末混凝土制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是在活性粉末混凝土配比的基础上进行改善,活性粉末混凝土本就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等优良特征,本发明添加了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钢纤维能使混凝土抗拉强度及抗折强度得到明显的提高,而且韧性和延性也能得到明显改善,而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能起到阻裂增韧、抗磨抗渗和提高抗冲击疲劳性能等作用,因此综合提高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渗性能;并且通过该配合比中硅灰,硅微粉等超细矿物掺合料优化组合,优化了孔结构,改善了混凝土内部的微观结构,从而全面提升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的优点:
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简单实用,改善了多组分的均匀分散问题,尤其是搅拌时钢纤维经钢筛均匀筛入搅拌机,能很好的避免钢纤维在拌合物中出现“抱团”现象;采用常温养护,养护方式简单方便,适用经济,更有利于抗渗活性粉末混凝土在工程实践中进行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抗渗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制备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17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
- 下一篇:一种建筑用抗裂粘接砂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