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控硅单元和补偿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91936.X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79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孙继承;欧阳兴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科达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2 | 分类号: | H02J3/12;H02H9/04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62 | 代理人: | 黄国豪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硅 单元 补偿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稳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控硅单元及设置有该可控硅单元的补偿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三相电的使用几乎涵盖所有工业厂房,一是因为电网在进行远距离传输时采用的是三相电进行供电,在相同的条件下传输同样大的功率的电时,三相输电线可以节约25%作用的材料,且电能损耗比采用单相电传输的电能损耗少,同时三相电在发电、输配电以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二是因为几乎所有的工业厂房的设备均采用使用三相电的设备,三相电器对电线的线损为单相电器的线损的六分之一左右,且性能更好,工作效率更高,工作噪音小。
综上所述,三相电用于具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电网输电和工业工厂用电,但是,三相电有时也会存在三相不平衡的情况,而当三线负荷不平衡时,无论何种负荷分配情况,电流不平衡度越大,线损量也就越大。三相不平衡的情况下,会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对负载轻的一端,电压分配会升高,而如果电压超过耐压值时,会导致设备烧毁,同时三相不平衡也会引起电机发热,进而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而当电压过低时,设备会因为电压值不够而无法正常工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无论三相电的供电电压过高或者过低,当超过设备的额定值时,均会导致设备的损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如图1所示,现有的可控硅单元是通过多接一个可控硅SCR来控制可控硅单元的短路,以防止由于三相电压不需要补偿时可控硅单元存在开路现象而导致的三相电压瞬时突变所造成的高压的危险情况的发生,但是,由于增加了一个可控硅SCR,使得可控硅单元的控制程序复杂,且使得可控硅单元在运作时容易出现错误,存在一定的危险。而且,可控硅的价格较高,使得可控硅单元的加工成本较高,所以有必要减少不必要的可控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成本低的可控硅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成本低的补偿控制电路。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控硅单元,包括处理模块,其中,可控硅单元还包括第一可控硅、第二可控硅、第三可控硅、第四可控硅和调节模块,第一可控硅的第一端与第四可控硅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可控硅的第一端与第三可控硅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可控硅的第二端、第四可控硅的第二端均与调节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可控硅的第二端、第三可控硅的第二端均与调节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由上可见,利用处理模块控制第一可控硅、第二可控硅或第三可控硅、第四可控硅的通断,并结合调节单元实现对外部电路的正向或反向电压补偿,且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补偿的强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通过多接一个可控硅来控制可控硅单元短路,而只需要通过简单的程序即可控制可控硅单元进行短路,能有效的减少加工成本。
进一步的方案是,调节模块包括电感和多个第五可控硅,多个第五可控硅的第一端均与输入端连接,电感设置有多个抽头,多个抽头分别与多个第五可控硅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可控硅的第二端与电感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五可控硅的数量为五个,电感设置有五个抽头。
由上可见,一个抽头与一个可控硅连接,通过处理模块控制某一个第五可控硅的通断,使得电感具有不同的通电长度,进而使得调节模块具有不同强度的反馈电压,实现对外部电路的不同强度的电压补偿。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可控硅单元还包括壳体,壳体的第一侧面安装有拉手和指示灯,指示灯与控制电路电连接,指示灯用于显示可控硅单元的工作状态,壳体的第二侧面和与第二侧面相对的第三侧面均设置有散热槽,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邻接。
由上可见,设置壳体,将可控硅单元模块化,使得可控硅单元便于维护、更换,并在壳体上设置指示灯,便于观察控制电路的工作状态,同时设置拉手和散热槽,拉手便于可控硅单元更换操作,散热槽便于控制电路上的元器件进行散热。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的第四侧面设置有应用接口,应用接口用于与第一可控硅、第二可控硅连接,第四侧面与第一侧面相对设置。
由上可见,在壳体上设置应用接口,使得外部电路只需要通过简单的连线就可以与可控硅单元连接,使可控硅单元进行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科达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科达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919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望远镜快速拆装对准装置
- 下一篇:充电电池用保护监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