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喷涂着色玻璃以及生产工艺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55672.5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0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刘秋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秋媛 |
主分类号: | C03C17/34 | 分类号: | C03C17/34;B32B17/06;C03B27/00 |
代理公司: | 烟台上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7234 | 代理人: | 刘志毅 |
地址: | 264000 山东省烟台市开***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涂 着色 玻璃 以及 生产工艺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喷涂着色玻璃以及生产工艺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再市场上流行着色玻璃,着色玻璃因为色彩靓丽、环保、易清洁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现有技术都是用2-5毫米的平板玻璃,采用丝印着色后进行切割磨边然后根据需求制作成品使用。
但是,这些产品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使用的都是普通平板玻璃,很容易破裂,而且破裂后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JGJ113-2015《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中对不同厚度普通平板玻璃最大使用面积有严格的规定。
平板玻璃、超白浮法玻璃和真空玻璃的最大使用面积:
虽然钢化玻璃更安全,但是普通玻璃都是在丝网印刷后进行切割,钢化玻璃如果进行切割,由于钢化玻璃的特性就会全部碎掉,变成玻璃颗粒,所以国内外行业上对玻璃着色的都是采用普通玻璃,本公司对增加着色玻璃的安全性,采用钢化玻璃着色,研发了一系列的工艺流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结构上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喷涂着色玻璃以及生产工艺和应用,以供满足着色玻璃适用的安全性,对钢化玻璃着色。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喷涂着色玻璃包括:钢化玻璃本体、低温玻璃丝网印刷油墨喷涂层、遮盖油墨层以及油墨保护层;其中,
所述低温玻璃丝网印刷油墨喷涂层设置在所述钢化玻璃本体的一面,所述遮盖油墨层设置在所述低温玻璃丝网印刷油墨喷涂层的上面,所述油墨保护层贴合于所述遮盖油墨层的上面。
一种喷涂着色玻璃生产工艺流程为:
A.选择普通玻璃本体,按需求尺寸先切割、然后磨边后再进行钢化,使其各项指标达到GB15763.2-2005国家标准要求;
B.调配油墨,选择使用低温玻璃丝网印刷油墨,根据颜色深浅按每平方米玻璃使用油墨80~120克;
C.根据使用低温玻璃丝网印刷油墨的配方要求添加固化剂,并加入稀释剂,油墨与稀释剂的配比为1:2或者将油墨的粘度稀释到大于1厘泊小于4000厘泊,可用喷枪喷涂,搅拌均匀后,静置半小时以上,使油墨充分溶解;
D.将钢化玻璃本体表面擦拭干净;
E.用喷枪将步骤C调制好的油墨喷涂在步骤A得到的钢化的普通玻璃本体的一面上;
F.将步骤E得到的喷涂好油墨的钢化的玻璃本体进行恒温烘烤;
G.将步骤F得到的烘烤完成的着色的钢化的玻璃本体在油墨层的表面涂一层灰色或者白色遮盖油墨;
H.将步骤G得到的产品在遮盖油墨层外部再贴上一层波音软片。
一种喷涂着色玻璃的应用:
所述喷涂着色玻璃与基材板组装使用应用于:厨房拉门、橱柜门、卫生间拉门、窗户、电视柜门、书柜门、玻璃幕墙以及建筑装饰。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喷涂着色玻璃在其边缘设置有一圈的铝合金框架。
进一步,所述步骤E中所述喷涂步骤的操作条件为室内喷涂、相对湿度不超过70%,温度不低于5℃。
进一步,所述步骤F中烘烤的温度为160℃-220℃。
进一步,所述步骤F中所述恒温烘烤的时间为7-12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强度是普通玻璃门板的3-5倍。大大降低了在运输、安装、使用过程中的破损率。另外因为钢化玻璃是属于安全玻璃,即使破碎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又增加了美观度,减少成本,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喷涂着色玻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喷涂着色玻璃的简要工艺流程图;
在图1中,各标号所表示的部件名称列表如下:
1 钢化玻璃本体
2 油墨喷涂层
3 遮盖油墨层
4 油墨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请先参照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的喷涂着色玻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所述喷涂着色玻璃包括:钢化玻璃本体1、油墨喷涂层2、遮盖油墨层3以及油墨保护层4;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秋媛,未经刘秋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56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