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道防水设防伸缩缝构造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68250.X | 申请日: | 2016-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708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宋鑫;何昌杰;覃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6 | 分类号: | E02B3/16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00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道 防水 设防 伸缩缝 构造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水设防伸缩缝构造,特别是涉及一种多道防水设防伸缩缝构造。本发明还涉及该多道防水设防伸缩缝构造的施工方法。
技术背景
伸缩缝处防水构造一般由橡胶止水带、填缝材料、嵌缝材料和遇水膨胀止水条组成。嵌缝材料一般在迎水面,应具有止水密封作用并能适应变形缝的变化。嵌缝材料与混凝土面的粘结力不得小于0.2MPa。底板和池墙迎水面填塞嵌缝材料,背水面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池墙两侧均为迎水面,填塞嵌缝材料。传统的伸缩缝处构造做法存在如下弊端:
(1)防水系数较低。一方面嵌缝材料与混凝土接触深度一般在3cm左右,接触面积较小粘结力有限,另一方面伸缩缝宽度一般在3cm左右,伸缩缝两侧混凝土界面难以规范处理,施工难度大,尤其是底板伸缩缝处容易积泥积水,不易干燥,导致嵌缝材料难以与混凝土界面有效粘结。填缝材料只具有填塞缝功能,不具备防水功能,因此构筑物内污水容易直接与埋入式止水带接触,加快止水带老化,同时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以及地基不均匀沉降影响容易导致止水带破损。止水带破损后水池构筑物容易漏水,污染周边环境。
(2)伸缩缝路径(长度)较大,增大漏水风险。污水处理构筑物因工艺需要会在池内设计多条内池墙或导流墙,导流墙在伸缩缝处断开,与底板和外池壁伸缩缝保持贯通。由于内导流墙两侧均为迎水面,因此两侧伸缩缝嵌缝材料施工均应按规范施工。导流墙越多,嵌缝长度越大,漏水风险越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实现伸缩缝多防水多道设防同时作为修补伸缩缝处漏水的措施的多道防水设防伸缩缝构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该多道防水设防伸缩缝构造的施工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多道防水设防伸缩缝构造,包括遇水膨胀止水条、填缝材料、埋入式止水带、嵌缝材料、喷涂速凝橡胶和预留洞口封堵材料,所述的喷涂速凝橡胶喷涂施工在伸缩缝处混凝土迎水面;伸缩缝处内池池墙与底板连接处预留洞口,所述的预留洞口封堵材料封堵预留洞口且保证伸缩缝贯通;内池墙伸缩缝处设有所述的填缝材料和所述的遇水膨胀止水条或所述的嵌缝材料。
所述的填缝材料是闭孔型聚乙烯泡沫塑料板、防腐软木板或纤维板。
所述的嵌缝材料是防水、有足够的变形能力、与混凝土具有良好粘结性能的柔性材料。
所述的嵌缝材料是聚硫橡胶、聚氨酯或硅胶。
所述的喷涂速凝橡胶为具有超高弹性和复原率、自密自愈、易于修补、优越的附着性、抗老化和耐紫外线性能强、可在潮湿基面施工性能的喷涂速凝橡胶。
预留洞口的宽度应不小于喷涂速凝橡胶设计宽度为准,高度尺寸根据内池墙厚度确定,已方便施工为准。
所述的预留洞口封堵材料是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耐久性材料的水泥砂浆、堵漏王或细石混凝土。
阴角、突出基层的转角部位抹成圆弧,圆弧半径宜为50mm,且整齐平顺。
为了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施工多道防水设防伸缩缝构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埋入式止水带安装:
伸缩缝一侧底板钢筋绑扎完毕后,在距离埋入式止水带边1cm处打1~2mm直径孔洞,孔洞间距50cm,用扎丝穿过孔洞使埋入式止水带固定在主筋上,确保埋入式止水带中轴线与伸缩缝中线重合,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移位;
第二步、混凝土浇筑:
埋入式止水带固定后用木模板沿伸缩缝中线分两侧夹住埋入式止水带,用斜撑和铁丝固定模板,保持竖直和平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防止振动泵直接在埋入式止水带上振捣,防止漏振,确保埋入式止水带下层混凝土振捣密实;
第三步、安装遇水膨胀止水条和填缝材料:
一侧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于底板先用不锈钢钉将遇水膨胀橡胶带固定在垫层表面与已浇筑混凝土紧密联系;用双面胶将填缝材料粘贴在已浇筑混凝土面,务必粘贴牢固,防止填缝材料移动,脱落;然后浇筑另一侧混凝土构件;
第四步、内墙预留孔洞:
用木模板制作一个宽60cm,高10cm矩形盒子预埋在底板与内池墙交接处,固定后,浇筑混凝土;
第五步、嵌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682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介电组件及制造方法
- 下一篇:电池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