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淡水鱼养殖的定时投喂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80761.1 | 申请日: | 2016-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2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鸣;刘志强;解绶启;韩冬;杨云霞;刘昊昆;聂光汉;金俊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龚莹莹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淡水鱼 养殖 定时 投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业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淡水鱼养殖的定时投喂方法。
背景技术
在自然条件下,很多鱼类的摄食活动表现出类似“生物钟”的内源性节律,这是对其生 活环境的一种主动适应。关于鱼类摄食节律的类型,不同学者划分的方式不同。Helfman(1986) 将摄食节律分为白昼摄食、晚上摄食、晨昏摄食以及无明显节律四种类型;雷霁霖(1998) 将其分为日节律、季节节律、年龄差异和周期间歇4种类型。关于鱼类摄食节律的研究较多的 是对日摄食节律的研究(Yangetal.2006;Liuetal.2012;Heetal.2009;Rubioetal.2003; 董桂芳等,2013;周志刚等,2003),研究对象有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斑点叉尾 鮰(Ictaluruspunctatus)、金头鲷(Sparusaurata)、圆口铜鱼(Coreiusguichenoti)、塞内加尔鳎 (Soleasenegalensis)、尖吻鲈(Dicentrarchuslabrax)、杂交鲟(AcipenserbaeriBrandt×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和鲫鱼(Carassiusauratus)等。
影响摄食节律的因素主要包括生态习性、饵料生物的活动、鱼的种类、温度、饵料密度、 光照等。鱼类摄食节律是同其生态习性相适应的,生态习性的转变对摄食节律有重大影响。 对于主要依靠视觉摄食的鱼类(如真鲷),光照是影响摄食节律的最重大因素之一。研究表 明大多数鱼类的摄食节律与光照都有一定的关系(Morman,1987),并存在一个适宜光强范 围,在此范围内鱼类摄食最为活跃,摄食率最高(Batty,1987)。水温对鱼类摄食效率亦有重 要影响。在不同水温条件下,鱼类的游泳速度和摄食效率明显不同,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水 温升高,饵料消化速率加快,摄食量也随之增加。投喂频率作为投喂方法的一个方面,因鱼 的种类、规格和饲料类型等有所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淡水鱼养殖的定时投喂方法,在不增加饲料投喂量的前提下, 可有效的提高肠道消化酶活力、促进生长、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增强鱼体的抗氧化能力,降 低饲料成本,从而获得较好的养殖效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淡水鱼养殖的定时投喂方法,包括:每天在8:00~10:30投喂一次,16:00~18:30投 喂一次,两次投喂间隔8~8.5小时。投喂开始的头三天,日投喂总量为养殖鱼初始总重的2.5%; 每三天增加一次日投喂总量,增加量为前一次日投喂总量的5%。
以上所述方法中,优选的,每日每次的投喂量为日投喂总量除以2;
以上所述方法中,优选的,至少在10:30或16:00投喂一次;
以上所述方法中,优选的,投喂时间为8:00和16:00;
以上所述方法中,优选的,投喂时间为10:30和18:30;
以上所述方法中,优选的,所述的淡水鱼为鲫鱼。
以上所述方法中,优选的,所述的鲫鱼为体重为120~130g/尾的异育银鲫“中科3号”。
以上所述方法中,优选的,当养殖周期为56天时,采用8:00、16:00投喂2次/天,或 10:30、18:30投喂2次/天。
以上所述方法中,优选的,养殖时间为每年的6月至9月;
以上所述方法中,优选的,饲料的组成包括:水分10.1%,灰分12.0%,蛋白质31.7%, 脂肪2.8%,质量百分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适宜时间点投喂的方法,可在不增加饲料投喂量的前提下,有效的促进生长。
2.本发明的适宜时间点投喂的方法,可提高肠道消化酶活力,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减少 养殖饲料成本。
3.本发明的适宜时间点投喂的方法,能够增强鱼体的抗氧化能力,不影响鱼体蛋白、脂 肪含量。
4.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实际生产中的鱼类养殖,操作简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如未特别说 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07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
- 下一篇:组装式人工鱼礁及鱼礁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