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心电监护仪固定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6372.6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34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姚春莲;于文春;荣贵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22 | 分类号: | A61B50/22;A61B5/0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护 固定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心电监护仪固定器。
背景技术
心电监护仪是医院实用的精密医学仪器,能同时监护病人的动态心电图形、 呼吸、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和脉率等生理参数。目前心电监护仪使用时通 常放置在主机的顶面,导致心电监护仪不能很好的保持固定,心电监护仪容易 被碰落到地面造成损坏,并且心电监护仪上的电极线、连接线和血压袋放置在 心电监护仪的旁边,显凌乱且影响美观及医生操作,同时也不便于心电监护仪 的管理和维护。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种专门放置心电监护仪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电监护仪固定器,能够稳定、 方便地放置心电监护仪,而且有利于规范心电监护仪零部件及其它医疗物品的 放置,便于心电监护仪的管理和维护。
本实用新型的心电监护仪固定器,包括支座及设在支座底部用于支承该支 座的支架,所述支座的顶面连接有用于放置心电监护仪的置物部,所述支座的 侧边设有挂钩;所述置物部为盘状结构,且所述置物部以可拆卸方式连接于支 座;所述挂钩可沿支座的侧边滑动。
进一步,所述支座的侧边设有横向的滑槽Ⅰ,所述挂钩上设有嵌入滑槽Ⅰ 内并可沿滑槽Ⅰ滑动的滑块Ⅰ。
进一步,所述挂钩设在支座的横向一侧,所述挂钩的数量为两个以上。
进一步,所述支架包括横杆和纵杆,所述纵杆包括内杆和外杆,所述内杆 与横杆相连;所述内杆套在外杆内并可沿外杆的轴向运动,所述外杆上设有用 于锁紧内杆的锁紧部。
进一步,所述内杆与横杆垂直相连且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支架还包括架托和用于与外部设备相连的外接座,所述架托 与外杆相连,所述外接座与架托相连,且所述架托可沿外接座的长度方向滑动。
进一步,所述外接座的上设有横向的滑槽Ⅱ,所述架托上设有嵌入滑槽Ⅱ 内并可沿滑槽Ⅱ滑动的滑块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心电监护仪固定器,使用时将心电 监护仪放置在置物部上,能够避免心电监护仪被碰倒滑落产生损坏,保护了心 电监护仪;同时由于支座的侧边设有挂钩,心电监护仪上的电极线、连接线和 血压袋等心电监护仪零部件及其它医疗物品能够悬挂在挂钩上,避免凌乱摆放, 便于心电监护仪的管理和维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于在医疗 卫生领域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心电监护仪 固定器,包括支座1及设在支座1底部用于支承该支座1的支架,所述支座1 的顶面连接有用于放置心电监护仪的置物部2,所述支座1的侧边设有挂钩3; 置物部2优选为适于放置物品的盘状结构,且置物部2以可拆卸方式连接于支 座1,例如置物部2可直接放置于支座1顶部,只需在支座1上设置相关的限位 结构即可,便于使用;使用时将心电监护仪放置在置物部2上,能够避免心电 监护仪被碰倒滑落产生损坏,保护了心电监护仪;同时由于支座1的侧边设有 挂钩3,心电监护仪上的电极线、连接线和血压袋等心电监护仪零部件及其它医 疗物品能够悬挂在挂钩3上,避免凌乱摆放,便于心电监护仪的管理和维护。
本实施例中,所述挂钩3可沿支座1的侧边滑动,以灵活调整挂钩3位置, 便于根据具体情况而悬挂物品;所述支座1的侧边设有横向的滑槽Ⅰ11,所述 挂钩3上设有嵌入滑槽Ⅰ11内并可沿滑槽Ⅰ11滑动的滑块Ⅰ31,该结构简单, 容易实现,使用方便;其中,所述挂钩3可仅设在支座1的横向一侧,所述挂 钩3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优选为四个。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横杆4和纵杆,所述纵杆包括内杆51和外杆52, 所述内杆51与横杆4相连;所述内杆51套在外杆52内并可沿外杆52的轴向 运动,所述外杆52上设有用于锁紧内杆51的锁紧部6;横杆4和纵杆组成呈L 形,形成有效支撑;纵杆为伸缩套杆式结构,便于调整置物部2的高度;锁紧 部可为按钮式结构;所述内杆51与横杆4垂直相连且一体成型,以增强支架的 结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63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糖尿病治疗装置
- 下一篇:一种孕妇体检设备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