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局部放电检测装置的评价方法及标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66286.X | 申请日: | 2015-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12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谭向宇;王科;马仪;彭晶;徐肖伟;刘红文;杨明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5/00 | 分类号: | G01R35/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53106 | 代理人: | 何健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局部 放电 检测 装置 评价 方法 标定 | ||
1.一种局部放电检测装置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利用可控的脉冲发生器产生符合电力行业的标准脉冲信号;
2)根据IEC60270及GB/T 7354局部放电相关规范的局放检测装置标定方法,对局部放电检测装置进行静态标定;
3)记录每次静态标定的指标;
4)利用每次静态标定的指标与相关标准的指标进行对比;
5)根据对比结果进行局部放电检测装置的静态指标评价;
6)采用可控的脉冲发生器产生ps级脉冲信号;
7)注入ps级脉冲信号到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并采集了从局部放电检测装置的输出脉冲波形;
8)根据频域分析方法对ps级脉冲信号及采集到的脉冲信号作频谱分析;
9)根据检测装置的不失真传递条件,对局部放电检测装置的动态指标进行评价;如果满足检测装置的不失真传递条件,则局部放电检测装置的动态指标合格;否则,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动态指标不合格;
所述方法按照如下步骤执行:
步骤1:利用可控脉冲发生器输出5组不同电荷的正脉冲,同时利用示波器采集输出脉冲信号,输出脉冲的幅值与输入脉冲电荷的关系即为待测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对正脉冲的线性度;
步骤2:利用可控脉冲发生器输出与步骤1相同的5组不同电荷的负脉冲,同时利用示波器采集输出脉冲信号,输出脉冲的幅值与输入脉冲电荷的比值即为待测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对负脉冲的线性度;
步骤3:比较分析输入为正、负脉冲时,待测局部放电检测装置的线性度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到脉冲极性对待测局部放电检测装置的影响;
步骤4:对步骤1所示的输出脉冲的幅值与输入脉冲电荷的线性度微分即为局部放电检测装置的灵敏度;
步骤5:利用可控脉冲发生器输出频率为fc的0.1V-1V的电压信号,fc—中心频率;fH—上截止频率;fL—下截止频率;记录下此时的输出电压值为UZ,保持输入电压不变,降低可控脉冲源的输出频率,直到输出电压值为0.707UZ,记下此时的频率为f1,继续降低可控脉冲源的输出频率,至输出电压为0.5UZ,0.25UZ,0.1UZ,记下各测试点频率;如果测到的与0.5UZ,0.25UZ,0.1UZ对应频率分别大于0.5f1,0.25f1,0.1f1,则其下截止频率误差为
步骤6:利用可控脉冲源输出频率为fc的0.1V-1V的电压信号,fc—中心频率;fH—上截止频率;fL—下截止频率;记录下此时的输出电压值为UZ,保持输入电压不变,升高可控脉冲源的输出频率,直到输出电压值为0.707UZ,记下此时的频率为f2,继续升高可控脉冲源的输出频率,至输出电压为0.5UZ,0.25UZ,0.1UZ,记下各测试点频率,如果测到的与0.5UZ,0.25UZ,0.1UZ对应频率分别小于0.5f2,0.25f2,0.1f2,则其上截止频率误差为
步骤7:利用可控脉冲发生器产生上升时间为50ns,幅值为0.5V的双脉冲信号,脉冲的时间间隔分别为0.5、0.7、1、2、5、7、10μs;注入双脉冲信号到待测局部放电检测装置中,从测控计算机中分析可变重复频率脉冲的响应影响;
步骤8:记录每次静态标定的指标;
步骤9:利用每次静态标定的指标与相关标准的指标进行对比;
步骤10:根据对比结果进行局部放电检测装置的静态指标评价;
步骤11:采用可控的脉冲发生器产生ps级单脉冲信号;
步骤12:注入ps级脉冲信号到局部放电检测装置;
步骤13:并采集了从局部放电检测装置的输出脉冲波形;
步骤14:根据频域分析方法对ps级脉冲信号及采集到的脉冲信号作频谱分析,得到频率响应函数,从而得到局放检测装置的动态特性,即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步骤15:根据检测装置的不失真传递条件,对局部放电检测装置的动态指标进行评价;
步骤16:如果满足检测装置的不失真传递条件,则局部放电检测装置的动态指标合格,否则,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动态指标不合格;
步骤17:利用数字示波器将实验室真实的典型局部放电波形采集下来,并存储在可控脉冲源中,然后注入待测的局放检测装置中,观看待测局部放电检测装置能否正确的进行模式识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628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