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单像素探测器的光学成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67541.8 | 申请日: | 201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4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钟金钢;张子邦;马骁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1/25 | 分类号: | G01B11/25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廖继海 |
地址: | 5106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像素 探测器 光学 成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使用单像素探测器的光学成像方法。
背景技术
图像是人类最主要的信息源,光学成像是获取图像的一种主要方式。一个光学成像系统一般由照明单元和探测单元两部分构成。传统光学成像系统对一个非发光的目标物体进行光学成像,一般是将稳定的照明光场照射该物体,再利用透镜将物体表面的反射光汇聚成像在光敏单元成二维分布的光敏器件(如摄影胶片、面阵CCD、面阵CMOS等)上,形成目标物体的图像。透镜和光敏器件的性能是影响成像质量主要因素。图像的分辨率受制于光敏器件像素单元的尺寸和透镜的性能。为了追求更高的图像分辨率,光敏器件单个像素的尺寸应更小。然而,制造更小的像素尺寸在工艺上有困难,且会降低信噪比。另外,光敏器件的光谱特性对一些特殊光波段的成像具有较大困难,如目前基于硅基半导体的CCD、CMOS等成像器件等,在红外、太赫兹、X射线等波段的成像存在局限。在经典成像模型中,只有直接从目标物体射出并进入透镜的光线,带有目标物体的空间分布信息,能被透镜汇集成像;而从目标物体射出,又经其它介质散射后进入透镜的光线,失去了目标物体的空间分布信息,对成像无任何贡献,且形成图像的噪声。因此基于经典成像模型的传统相机对隐藏在散射介质后的目标物体的成像(如隔着毛玻璃成像),具有非常大的困难。
近年来,一种在成像机理上和传统成像技术有着本质区别的单像素成像技术,有可能突破经典成像模型在一些特殊成像领域的局限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技术利用单像素光敏器件(如单个光电二极管)获得的成像信号,通过计算机计算实现成像,也称计算成像技术。单像素成像技术最早源于利用量子纠缠效应的鬼成像技术[T.B.Pittman,Optical imaging by means of two-photon quantum entanglement.Physical Review A.52,R3429(1995).],后来发展出利用热光的单像素鬼成像技术[R.S.Bennink,S.J.Bentley,R.W.Boyd,“Two-Photon”coincidence imaging with a classical source.Physical Review Letters.89,113601(2002);陈明亮等,基于稀疏阵赝热光系统的强度关联成像研究,光学学报,32卷,5期,0503001,2012]以及基于压缩感知的单像素成像技术[M.F.Duarte,M.A.Davenport,D.Takhar,J.N.Laska,T.Sun,K.F.Kelly,R.G.Baraniuk,Single-Pixel Imaging via Compressive Sampling.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25,83-91(2008);陈涛,应用压缩传感理论的单像素相机成像系统,光学精密工程,20卷,11期,2523-2530页,2012]。
尽管单像素成像技术的研究已超过十年时间,但就成像质量而言,远没有达到目前传统光学成像系统的水平。对基于热光源的经典关联特性的单像素鬼成像技术而言,目前采用的热光源,一般是用激光束通过一毛玻璃或用投影仪生成的散斑光场;而对基于压缩感知的单像素成像技术而言,用来进行压缩感知测量的测量矩阵,要求是稀疏表示的随机矩阵。不管是散斑光场还是随机矩阵,都不能用确定的数学函数解析表达,那么与之对应的图像重建算法也不是建立在具有严格解析表达的数学模型基础上,利用基于相关统计数学模型的图像重建算法。基于热光源的经典关联特性的单像素鬼成像技术,需通过高达百万次的测量值重建图像,而利用压缩感知理论,可以适当减小测量次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单像素成像技术的成像质量不高的现状,提出一种高成像质量的使用单像素探测器的光学成像方法,其技术核心为采用具有确定的数学函数解析表达的余弦空间结构光场取代热光源鬼成像技术中的散斑光场,在此基础上,构建图像解析重建算法,可以大幅减小测量次数,获得了高质量重建图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75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