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欢红枣安神茶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67520.6 | 申请日: | 201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1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曹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明珍堂养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42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欢 红枣 安神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欢红枣安神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合欢花是豆科,合欢属落叶乔木。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气微香,味淡。产于中国东北至华南及西南部各省区。生于山坡或栽培。非洲、中亚至东亚均有分布;北美亦有栽培。合欢花花丝粉红色,荚果偏,是城市行道树、观赏树。心材黄灰褐色,边材黄白色,耐久,多用于制家具;嫩叶可食,老叶可以洗衣服;树皮供药用,有驱虫之效。它还有宁神作用,主要是治郁结胸闷、失眠健忘、滋阴补阳、眼疾、神经衰弱等功效。
红枣,又名大枣。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桃、李、梅、杏、枣)之一,历史悠久。大枣最突出的特点是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红枣为温带作物,适应性强。红枣素有“铁杆庄稼”之称,具有耐旱、耐涝的特性,是发展节水型林果业的首选良种。在中国,枣还可以被用来制作红枣酒。 有时候,中国人把枣放在白酒里面,保存很长时间,慢慢变成枣酒,甘甜,香气扑鼻。板枣果实为扁圆形,略带上宽下窄状。成熟后为黑红色/紫褐色,果肉白绿色,它色泽红润、味道甘美、营养丰富、含糖量74.5%,可以拉出金黄的亮丝,可食率96.3%,维生素和矿物质枣类最高,堪称“中华枣中之王”。因其历史悠久,药用价值极高,成为历代皇室“贡品”。
因此,以合欢花和红枣为主要原料制作的复合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独特营养成分的合欢红枣安神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合欢红枣安神茶,该茶是指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混合均匀而成的袋泡茶: 合欢花14-18份、红枣14-18份、柏子仁1-5份、远志2-6份、白术2-6份,其余为绿茶。
一种合欢红枣安神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需原料按照所述配比称取,备用。
(2)选用合绿茶、欢花和红枣,用清水清洗,过滤,再加取出晾晒,按照传统制茶工艺制成半成品茶叶。
(3)柏子仁、远志和白术采用煎煮法处理,得到煎煮液。
(4)将上述煎煮液用高压喷洒的方法喷洒在上述半成品茶叶上,使两者充分混合,最红将茶叶装袋,即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以合欢花、红枣、柏子仁、远志、白术和绿茶作为原料,研制生产出具有缓解郁结胸闷、失眠健忘、滋阴补阳、眼疾及神经衰弱,增强肌力、消除疲劳、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及改善心肌营养等功效的安神茶。
(2)制备工艺简单,饮用方便,成本较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合欢红枣安神茶,该茶是指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混合均匀而成的袋泡茶:合欢花14份,红枣14份,柏子仁1份,远志2份,白术2份,绿茶77份。
实施例2
一种合欢红枣安神茶,该茶是指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混合均匀而成的袋泡茶:合欢花15份,红枣15份,柏子仁2份,远志3份,白术3份,绿茶71份。
实施例3
一种合欢红枣安神茶,该茶是指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混合均匀而成的袋泡茶:合欢花16份,红枣16份,柏子仁3份,远志4份,白术4份,绿茶66份。
实施例4
一种合欢红枣安神茶,该茶是指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混合均匀而成的袋泡茶:合欢花17份,红枣17份,柏子仁4份,远志5份,白术5份,绿茶62份。
实施例5
一种合欢红枣安神茶,该茶是指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混合均匀而成的袋泡茶:合欢花18份,红枣18份,柏子仁5份,远志6份,白术6份,绿茶55份。
上述实施例1-5所述的一种合欢红枣安神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需原料按照所述配比称取,备用。
(2)选用合绿茶、欢花和红枣,用清水清洗,过滤,再加取出晾晒,按照传统制茶工艺制成半成品茶叶。
(3)柏子仁、远志和白术采用煎煮法处理,得到煎煮液。
(4)将上述煎煮液用高压喷洒的方法喷洒在上述半成品茶叶上,使两者充分混合,最红将茶叶装袋,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明珍堂养生品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明珍堂养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75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菊花白毫乌龙茶及其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野枇杷叶茶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