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动散热横梁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65060.3 | 申请日: | 201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2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董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超微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9 | 分类号: | B62D21/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1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动 散热 横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前舱的活动散热横梁。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环境要求的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成为焦点。对于纯电动汽车,由于零部件众多,尤其是驱动电机、变速箱、电机控制器等体积较大的部件,如何将这些零部件安置在合理的位置显得至关重要。目前,通常是利用设置在前舱中的承重横梁对这些大体积的零部件进行承托与固定。然而,这种整体式的承重梁无法给予充电器以足够的散热空间,使得充电时散热效果变小,能量损耗较大;此外,固定式的承重横梁在安装时不易调节各部件的位置,为生产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多功能,即可活动、可散热、可承重的活动散热横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置在电动汽车前舱内,所述电动汽车包括前舱侧板、充电器、活动散热横梁和若干大体积零部件,所述充电器上设有散热装置。
所述活动散热横梁两端设有键槽形通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前舱侧板上;
所述活动散热横梁上设有与所述充电器位置对应的方形通孔、且所述方形通孔与所述散热装置相适配;
所述充电器设在所述活动散热横梁上,且所述散热装置朝向下设在所述方形通孔中。
所述若干大体积零部件设在所述活动散热横梁上、且与所述活动散热横梁固定连接。
本发明优化了电动汽车前舱中原本承重横梁的结构,在横梁两端增设的键槽形通孔,使得在安装调配时,可对横梁的位置进行横向调整,使得横梁上方的电机与横梁下方的变速箱相配合;在横梁上设有与充电器位置对应的方形通孔,使得充电器在安装时,可将散热装置向下装入横梁中,使得充电器上的散热装置完全暴露在空气中,增加了散热装置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散热效果的同时,也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和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中1是前舱侧板,2是充电器,21是散热装置,3是大体积零部件,4是活动散热横梁,41是键槽形通孔,42是方形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如图1-3所示,设置在电动汽车前舱内,所述电动汽车包括前舱侧板1、充电器2、活动散热横梁4和若干大体积零部件3,所述充电器2上设有散热装置21,
所述活动散热横梁4两端设有键槽形通孔4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前舱侧板1上,使得活动散热横梁4可进行横向的位置调整;
所述活动散热横梁4上设有与所述充电器2位置对应的方形通孔42、且所述方形通孔42与所述散热装置21相适配;
所述充电器2设在所述活动散热横梁4上,且所述散热装置21朝向下设在所述方形通孔中,使得散热装置21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大。
所述若干大体积零部件3设在所述活动散热横梁4上、且与所述活动散热横梁4固定连接,使得本发明起到了承重的作用。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装入活动散热横梁4,利用键槽形通孔41对活动散热横梁4的位置进行横向调整,使得活动散热横梁4上方固定连接的各大体积零部件3与活动散热横梁4下方的其他零部件相连接,即电机与变速箱等之间的连接;将散热装置21朝下且设在方形通孔42中使得散热装置21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散热效果更好,能源利用率更高。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将电动汽车中原本的承重横梁改进成为活动散热横梁,优化了其结构,使其可进行位置调整,并能提高内部充电器的散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超微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河南超微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50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