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鸭坦布苏病毒囊膜E蛋白特异性结合肽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61045.1 | 申请日: | 2014-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3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臣;张才;何雷;牛明媚;张春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7/08 | 分类号: | C07K7/08;A61K38/10;A23K1/16;A61P35/00;A61P31/14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牛爱周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鸭坦布苏 病毒 蛋白 特异性 结合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鸭坦布苏病毒囊膜E蛋白特异性结合肽,同时还涉及该特异性结合肽的应用,属于动物病毒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中国南方爆发了一种新的鸭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引起鸭产蛋严重下降,该病传播迅速、涉及范围广,发病前期为持续高热,发病后期出现一定比例的神经症状,表现为瘫痪、翻滚、站立不稳及共济失调等,有些病鸭甚至在数日内死亡。剖检死亡鸭,多数呈现脾脏和肾脏明显肿大,蛋鸭表现为出血性卵巢炎。该病首先在江浙一带爆发,随后蔓延到福建和安徽等地,之后在江西、山东、湖南、河南、河北相继爆发。对于此病,国外尚未见报道。国内研究人员对其病原进行了分离、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测定、RT-PCR检测及序列分析,现已确定该病病原为鸭坦布苏病毒,故称该病为鸭坦布苏病毒病。该病发病率高、传播迅速,发病范围极广,已给养鸭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是一种新型黄病毒,属于黄病毒科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其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45~50nm,有囊膜和纤突,病毒约由10990个核苷酸组成。该病毒对热、脂溶剂和去氧胆酸钠敏感,pH<5或pH>10时便失去感染活性,50℃以上加热60min即被灭活。DTMUV能在鸭胚、鸡胚、鸭胚成纤维细胞及Vero、BHK、C6/36等部分传代细胞系上增殖。其病毒基因组由5’端、3’端的非编码区和中间的一个开放阅读框组成,5’端的非编码区长度为142nt,含I型m7GpppNp帽子结构,3’端非编码区长618nt,没有poly(A)尾巴,开放阅读框编码由341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多聚蛋白前体。前体蛋白在宿主信号肽酶和病毒丝氨酸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切割成3种结构蛋白(C、prM和E)和7种非结构蛋白(NS1、NS2A、NS2B、NS3、NS4A、NS4B、NS5)。
E蛋白是一种囊膜蛋白,编码501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中存在高度保守区和变异区。E蛋白位于成熟病毒颗粒表面,在病毒吸附受体、与宿主细胞膜融合以及病毒组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且含有多种抗原表位,这些表位与病毒识别宿主细胞膜受体、吸附和进入细胞,病毒的致病性和诱导免疫应答等密切相关,在病毒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另外,E蛋白还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是宿主抗感染免疫的主要保护性抗原,也是检测该病毒特异性抗体的理想靶抗原。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研究蛋白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具有快捷、高效、表型和基因型一致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肽类药物、抑制肽、抗原模拟表位的筛选等研究领域。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鸭坦布苏病毒囊膜E蛋白特异性结合的多肽,并研究该多肽对DTMUV在鸭胚成纤维细胞增殖方面的影响,可为DTMUV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途径,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鸭坦布苏病毒囊膜E蛋白特异性结合肽。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鸭坦布苏病毒囊膜E蛋白特异性结合肽的应用。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鸭坦布苏病毒囊膜E蛋白特异性结合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所述的鸭坦布苏病毒为鸭坦布苏病毒HN1株。
鸭坦布苏病毒囊膜E蛋白特异性结合肽的应用,具体为特异性结合肽在制备抗鸭坦布苏病毒病(抑制鸭坦布苏病毒增殖,如抑制鸭坦布苏病毒在鸭胚成纤维细胞增殖)的药物或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DTMUV HN1株E蛋白,并以DTMUV HN1株E蛋白作为靶标,利用噬菌体随机12肽库筛选得到鸭坦布苏病毒囊膜E蛋白特异性结合肽,其氨基酸序列为:THRSWQGNSWYM。该特异性结合肽可抑制鸭坦布苏病毒HN1株在鸭胚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标准MTT法检测E蛋白特异性结合肽对鸭胚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多肽本身对鸭胚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荧光定量PCR和TCID50检测E蛋白特异性结合肽对鸭坦布苏病毒在鸭胚成纤维细胞增殖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多肽在不同浓度(0.02μg/mL、0.2μg/mL、2μg/mL、20μg/mL)下均能显著下调鸭坦布苏病毒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中的病毒拷贝数,同时显著降低鸭坦布苏病毒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中的病毒滴度。结果表明,E蛋白特异性结合肽能抑制鸭坦布苏病毒在鸭胚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在鸭坦布苏病毒病的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10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