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底盘后模块超大车内空间多功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8977.3 | 申请日: | 2013-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3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李中延;李春;张文格;安学峰;陆海英;邓学刚;肖杰;孙瑞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1/02 | 分类号: | B62D31/02;B60K17/06;B60K17/22;B60G3/18;B60H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0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底盘 模块 大车 空间 多功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底盘后模块超大车内空间多功能车。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国民经济迅速而稳定地发展,高速公路和上等级公路不断扩延,城间与乡间等级公路386万公里已形成网络,16亿人口的大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时间的增多,城乡人民出行次数和距离不断增加,据2009年统计,全国道路客运量为277.9亿人次,这大大促进了客车工业的发展。这样,对客车客运量、运载量、节能环保及乘坐舒适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客车的传动系布置由于变速箱箱体与后桥主减速器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就需要采用可以伸缩的传动轴进行连接,受到传动轴长度的限制从而后悬都不能做的过短,加上现在空调大多布置在车顶或者车尾以及车身内部骨架结构的限制,在整车长度、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就大大限制了整车内部有效空间,并且此种布置形式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音。这些因素,都大大限制了客运行业的发展与市场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底盘后模块超大车内空间多功能车,其动力总成和主减速器之间不存在相对运动,两者之间通过球笼式传动轴来传动,缩小了底盘后模块布置的空间,从而缩短后悬的长度;另外,双横臂独立悬架是与车架刚性连接,而驱动桥、主减速器刚性的连接在车架上,驱动轮是可上下运动地连接于双横臂独立悬架上,在行驶过程中,仅驱动轮相对车身上下跳动,主减速器不跳动,降低了振动和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底盘后模块超大车内空间多功能车,包括车架,驱动轮,主减速器速器和动力总成,该多功能车还包括驱动桥及与驱动桥连接的双横臂独立悬架,所述双横臂独立悬架与车架刚性连接,所述驱动轮可上下运动地连接于双横臂独立悬架上,所述动力总成的变速箱和主减速器与车架相对固定,所述动力总成的变速箱和主减速器速器之间连接有非传统联轴器总成,所述非传统联轴器总成为球笼式传动轴。
进一步的,所述客车还包括有分体式空调,所述分体式空调包括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安装在后桥上方,所述蒸发器安装在客车内部的风道内。
更进一步的,车内采用前后上下全贯通超大空间设计,没有传统客车的乘客区,驾驶区,行李仓区域,比传统同样长度客车内空间增加100%;可根据各种要求分割车内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和主减速器速器之间不存在相对运动,两者之间通过球笼式传动轴来传动,缩小了底盘后模块布置的空间,从而缩短后悬的长度,降低整车震动和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驱动后桥主减速器刚性的连接在车架上,驱动轮是可上下运动地连接于双横臂独立悬架上,在行驶过程中,仅驱动轮相对车身上下跳动,主减速器不跳动,降低了振动和噪音。
.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式空调设计,将冷凝器安装在后桥上方,蒸发器安装在风道内,在不占用整车长度和高度的情况下,将空调布置所需的空间藏了起来,这样在整车高度和长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车内可支配空间,增加了整车有效高度和有效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车内采用前后上下全贯通超大空间设计,没有传统客车的乘客区,驾驶区,行李仓区域,比传统同样长度客车内空间增加100%;也可根据需要进行隔断,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球笼式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内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一的侧面示意图;
其中:1车架;2驱动桥;3双横臂独立悬架;4驱动轮;5主减速器;6球笼式传动轴;7动力总成的变速箱;8冷凝器;9蒸发器;10司机门;11中门;12驾驶区;13商务区;14休息区;15行李舱。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89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皮带输送机下托辊支架
- 下一篇: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制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