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进钞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65747.2 | 申请日: | 2013-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0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超;李纯钢;贾跃峰;黄标;李欣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铭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D7/12 | 分类号: | G07D7/12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王震宇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点钞、验钞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进钞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点钞机、验钞机、纸币识别器等金融机具的进钞检测中都采用红外检测,通常是由一个发射管配合一个接收管组成一对检测模组,检测方式有图1所示的对射式检测和图2所示的反射式检测。根据现有的检测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旦开机,红外管就处于工作状态(需要随时检测有无钞票放入),由于红外管在使用过程中会老化,所以在长时间工作之后很多机器都会出现检测不到钞票放入,造成返修机器或者报废机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进钞检测装置,解决点钞机、验钞机、纸币识别器等金融机具在使用过程中的进钞红外管老化造成的不能检钞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进钞检测装置,包括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第一开关管、第一电阻以及第二电阻,所述红外发射管的阳极接电源,阴极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接处理单元的数/模转换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接地,所述红外接收管的阳极接电源,阴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接地,所述红外接收管的阴极还用于接所述处理单元的模/数转换的输入端。
进一步地,第一开关管为三极管,所述红外发射管的阴极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的门极用于接处理单元的数/模转换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单元为单片机。
一种进钞检测装置,包括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第一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以及处理单元,所述红外发射管的阳极接电源,阴极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接所述处理单元的数/模转换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接地,所述红外接收管的阳极接电源,阴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接地,所述红外接收管的阴极还接所述处理单元的模/数转换的输入端。
进一步地,第一开关管为三极管,所述红外发射管的阴极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的门极接所述处理单元的数/模转换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单元为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的进钞检测装置能够有效控制进钞检测信号的产生方式,避免进钞红外管持续工作而老化,造成不能检测钞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对射式检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反射式检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钞检测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其应用。
如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例里, 进钞检测装置包括红外发射管D1、红外接收管D10、第一开关管、第一电阻R1以及第二电阻R10,所述红外发射管D1的阳极接电源,阴极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接处理单元(未图示)的数/模转换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R1接地,所述红外接收管D10的阳极接电源,阴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R10接地,所述红外接收管D10的阴极还用于接所述处理单元的模/数转换的输入端。
优选地,第一开关管为三极管Q1,所述红外发射管D1的阴极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1的门极用于接处理单元的数/模转换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R1接地。
优选地,所述处理单元为单片机。
参阅图3,在另一种实施例里,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进钞检测装置包含处理单元(未图示)。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铭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铭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657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施肥覆膜多功能秧苗移栽机
- 下一篇:一种免耕种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