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耳机及其插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1567.1 | 申请日: | 2013-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1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谢冠宏;林柏青;于世璿;袁玚 | 申请(专利权)人: | 衡阳加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张耀光 |
地址: | 421000 湖南省衡阳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机 及其 插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移动终端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关于一种耳机及其插头。
背景技术
目前耳机作为移动终端的通用配件,使用的非常普遍,有些移动终端在销售时就会随机附赠各种型号的耳机,考虑到移动终端的便携性,耳塞或入耳式耳塞更多的被用户所使用。
对于各种耳机,通常至少由听筒、导线和插头三部分组成,当用户需要使用耳机时,需要将插头的音频连接部插入移动终端的耳机插座,以便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音频信号,当用户需要将断开耳机与移动终端的连接时,需要握住插头的手持部,用力将插头的音频连接部从移动终端的插座中拔出。
目前插头的手持部通常由塑料或橡胶等非金属材料制成,当插头的音频连接部与移动终端的耳机插座连接过于紧密时,用户在握住手持部想要拔出插头的音频连接部时,常常会由于打滑而无法握紧手持部,重复多次,仍无法顺利的将插头的音频连接部从移动终端的耳机插座中拔出,此时如果借助钳子等其他工具,则会损坏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手持部。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插头的音频连接部与移动终端的耳机插座连接过于紧密时,无法将插头的音频连接部从移动终端的耳机插座中拔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耳机及其插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所述的耳机包括:插头和至少一个听筒;所述插头包括音频连接部和金属手持部,所述的音频连接部与播放设备相连;所述的金属手持部的外表面上设有环形纹路;所述至少一个听筒通过导线与所述的插头相连。
优选地,所述的听筒的外表面设有环形纹路。
优选地,所述的耳机还包括:用于收置所述导线的束线装置,所述的束线装置的外表面设有环形纹路。
优选地,所述的环形纹路中两相邻凸起之间形成的沟槽的深度和宽度均略大于指纹中的一个纹路的高度和底部宽度。
优选地,所述的环形纹路的凸起的横截面为梯形、矩形、三角形和椭圆形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的听筒包括有一金属音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插头,所述的耳机插头包括音频连接部和金属手持部,所述的音频连接部与播放设备相连;所述的金属手持部的外表面上设有环形纹路。
优选地,所述的环形纹路中两相邻凸起之间形成的沟槽的深度和宽度均略小于指纹中的一个纹路的高度和底部宽度。
优选地,所述的环形纹路的凸起的横截面为梯形、矩形、三角形和椭圆形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的插头上具有一金属手持部,且金属手持部上设置有环形纹路,使得插头的金属手持部具有很好的防滑效果,便于插头的插拔,且不沾指纹,美观耐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的示意图;
图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头101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体指纹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6-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头101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听筒104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耳机100包括:
插头101,插头101包括音频连接部102和金属手持部103。
所述的音频连接部102用于与播放设备相连,接收播放设备输出的音频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音频连接部102为圆柱形,当用户需要使用耳机收听声音时,需要将音频连接部102插入移动终端的耳机插孔。
所述的金属手持部103的外表面上设有环形纹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金属手持部103由合金制成,也可以由单一的金属制成,其表面可以通过车床制程设置多圈环形纹路,其中环形纹路可以是连续的螺旋形纹路,也可是彼此平行的多圈圆形纹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衡阳加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衡阳加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15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油重质组分加工芳烃油的加热炉
- 下一篇:导引式手持定时微型雾化器